C#9特性record 類型、模式匹配、init 屬性詳情

C#的特性record 類型、模式匹配、init 屬性

一、record 類型

record ,我還是用原詞吧,我知道有翻譯為“記錄類型”的說法。隻是,隻是,老周老覺得這不太好聽,可是老周也找不出更好的詞語,還是用回 record吧。

record 引用類型,跟 class 很像(確實差不多)。那麼,用人民群眾都熟悉的 class 不香嗎,為何要新增個 record 呢?答:為瞭數據比較的便捷。

不明白?沒事,往下看。最近有一位熱心鄰居送瞭老周一隻寵物:

    public class Cat
    {
        public string Nick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public int Age { get; set; }
    }


這隻新寵物可不簡單,一頂一的高級吃貨。魚肉、豬肉、雞腿、餅幹、豆腐、面包、水果、面條、小麥、飛蛾……反正,隻要它能塞進嘴裡的,它都吃。

接下來,我們 new 兩個寵物實例。

            // 兩個實例描述的是同一隻貓
            Cat pet1 = new Cat
            {
                Nick = "松子",
                Name = "Jack",
                Age = 1
            };
            Cat pet2 = new Cat
            {
                Nick = "松子",
                Name = "Jack",
                Age = 1
            };

            // 居然不是同一隻貓
            Console.WriteLine("同一隻?{0}", pet1 == pet2);

其實,兩個實例描述的都是我傢的乖乖。可是,輸出的是:

同一隻?False

這是因為,在相等比較時,人傢關心的類型引用——引用的是否為同一個實例。但是,在數據處理方案中,我們更關註對象中的字段/屬性是否相等,即內容比較。

現在,把 Cat 的聲明改為 record 類型。

    public record Cat
    {
        public string Nick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public int Age { get; set; }
    }


然後同樣用上面的 pet1 和 pet2 實例進行相等比較,得到預期的結果:

同一隻?True

record 類型讓你省去瞭重寫相等比較(重寫 Equals、GetHashCode 等方法或重載運算符)的邏輯。

實際上,代碼在編譯後 record 類型也是一個類,但自動實現瞭成員相等比較的邏輯。以前你要手動去折騰的事現在全交給編譯器去幹。

假如,有一個 User 類型,用於表示用戶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然後這個 User 類型在數據處理方案中可能會產生N多個實例。例如你根據條件從EF模型中篩選出一個 User 實例 A,根據用戶輸入的登錄名和密碼產生瞭 User 實例 B。為瞭驗證用戶輸入的登錄信息是否正確,如果 User 是 class,你可能要這樣判斷:

if(A.UserName == B.UserName && A.Password == B.Password)
{
    ..................
}


但要是你把 User 定義為 record 類型,那麼,一句話的工夫:

A == B

二、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ing)

“模式匹配”這個翻譯感覺怪怪滴,老周還沒想出什麼更好的詞語。模式匹配並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它隻是在對變量值進行檢測時的擴展行為。以前,老感覺C++/C# 的 switch 語句不夠強大,因為傳統的用法裡面,每個 case 子句隻能比較單個常量值。比如

          

  int 考試成績 = 85;

            switch (考試成績)
            {
                case 10:
                    Console.WriteLine("才考這麼點破分啊");
                    break;
                case 50:
                    Console.WriteLine("還差一點,就合格瞭");
                    break;
                case 85:
                    Console.WriteLine("真是秀");
                    break;
                case 90:
                    Console.WriteLine("奇跡發生");
                    break;
            }

我幻想著,要是能像下面這樣寫就好瞭:

            switch (考試成績)
            {
                case 0:
                    Console.WriteLine("缺考?");
                    break;
                case > 0 && <= 30:
                    Console.WriteLine("太爛瞭");
                    break;
                case > 30 && < 60:
                    Console.WriteLine("還是不行");
                    break;
                case >= 60 && < 80:
                    Console.WriteLine("還得努力");
                    break;
                case >= 80 && < 90:
                    Console.WriteLine("秀兒,真優秀");
                    break;
                case >= 90 && <= 100:
                    Console.WriteLine("不錯,奇跡");
                    break;
            }

等瞭很多年很多年(“千年等一回,等……”)以後,終於可以實現瞭。

          switch (考試成績)
            {
                case 0:
                    Console.WriteLine("缺考?");
                    break;
                case > 0 and <= 30:
                    Console.WriteLine("太爛瞭");
                    break;
                case > 30 and < 60:
                    Console.WriteLine("還是不行");
                    break;
                case >= 60 and < 80:
                    Console.WriteLine("還得努力");
                    break;
                case >= 80 and < 90:
                    Console.WriteLine("秀兒,真優秀");
                    break;
                case >= 90 and <= 100:
                    Console.WriteLine("不錯,奇跡");
                    break;
            }


有時候,不僅要檢測對象的值,還得深入到其成員。比如下面這個例子,Order類表示一條訂單信息。

    public class Order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ompany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ontactName { get; set; }
        public float Qty { get; set; }
        public decimal UP { get; set; }
        public DateTime Date { get; set; }
    }

前不久,公司接到一筆Order,做成瞭收益應該不錯。

            Order od = new Order
            {
                ID = 11,
                Company = "大嘴狗貿易有限公司",
                ContactName = "陳大爺",
                Qty = 425.12f,
                UP = 1000.55M,
                Date = new(2020, 10, 27)
            };

假如我要在變量 od 上做 switch,看看,就這樣:

            switch (od)
            {
                case { Qty: > 1000f }:
                    Console.WriteLine("發財瞭,發財瞭");
                    break;
                case { Qty: > 500f }:
                    Console.WriteLine("好傢夥,年度大訂單");
                    break;
                case { Qty: > 100f }:
                    Console.WriteLine("訂單量不錯");
                    break;
            }

咦?這,這是什麼鬼?莫驚莫驚,這不是鬼。它的意思是判斷 Qty 屬性的值,如果訂單貨量大於 100 就輸出“訂單量不錯”;要是訂單貨量大於 1000,那就輸出“發財瞭,發財瞭”。

但你會說,這對大括號怎麼來的呢?還記得這種 LINQ 的寫法嗎?

    from x in ...
        where x.A ...
        select new {
            Prop1 = ...,
            Prop2 = ...,
            ................
        }            

new { … } 是匿名類型實例,那如果是非匿名類型呢,看看前面的 Cat 實例初始化。

     Cat {
         ..........
     }


這就對瞭,這對大括號就是構造某實例的成員值用的,所以,上面的 switch 語句其實是這樣寫的:

            switch (od)
            {
                case Order{ Qty: > 1000f }:
                    Console.WriteLine("發財瞭,發財瞭");
                    break;
                case Order{ Qty: > 500f }:
                    Console.WriteLine("好傢夥,年度大訂單");
                    break;
                case Order{ Qty: > 100f }:
                    Console.WriteLine("訂單量不錯");
                    break;
            }

Order{ … } 就是匹配一個 Order 對象實例,並且它的 Qty 屬性要符合 … 條件。由於變量 od 始終就是 Order 類型,所以,case 子句中的 Order 就省略瞭,變成

                case { Qty: > 1000f }:
                    Console.WriteLine("發財瞭,發財瞭");
                    break;


如果出現多個屬性,則表示為多個屬性設定匹配條件,它們之間是“且”的關系。比如

                case { Qty: > 100f, Company: not null }:
                    Console.WriteLine("訂單量不錯");
                    break;


猜猜啥意思?這個是可以“望文生義”的,Qty 屬性的值要大於 100,並且 Company 屬性的值不能為 null。不為 null 的寫法是 not null,不要寫成 !null,因為這樣太難看瞭。

如果你的代碼分支較少,你可以用 if 語句的,隻是得配合 is 運算符。

            if (od is { UP: < 3000M })
            {
                Console.WriteLine("報價不理想");
            }


但是,這個寫法目前有局限性,它隻能用常量值來做判斷,你要是這樣寫就會報錯。

            if (od is { Date: < DateTime.Now })
            {
                ................
            }


DateTime.Now 不是常量值,上面代碼無法通過編譯。

is 運算符以前是用來匹配類型的,上述的用法是它的語法擴展。

            object n = 5000000L;
            if(n is long)
            {
                Console.WriteLine("它是個長整型");
            }


進化之後的 is 運算符也可以這樣用:

            object n = 5000000L;
            if(n is long x)
            {
                Console.WriteLine("它是個長整型,存放的值是:{0}", x);
            }


如果你在 if 語句內要使用 n 的值,就可以順便轉為 long 類型並賦值給變量 x,這樣就一步到位,不必再去寫一句 long x = (long)n 。

如果 switch… 語句在判斷之後需要返回一個值,還可以把它變成表達式來用。咱們把前面的 Order 例子改一下。

            string message = od switch
            {
                { Qty: > 1000f }    => "發財瞭",
                { Qty: > 500f }     => "年度大訂單",
                { Qty: > 100f }     => "訂單量不錯",
                _                   => "未知"
            };

            Console.WriteLine(message);

這時候你得註意:

  1. switch 現在是表達式,不是語句塊,所以最後大括號右邊的分號不能少;
  2. 因為 switch 成瞭表達式,就不能用 case 子句瞭,所以直接用具體的內容來匹配;
  3. 最後返回“未知”的那個下劃線(_),也就是所謂的“棄嬰”,哦不,是“棄元”,就是雖然賦瞭值但不需要使用的變量,可以直接丟掉。這裡就相當於 switch 語句塊中的 default 子句,當前面所有條件都不能匹配時,就返回“未知”。

三、屬性的 init 訪問器

要首先得知道,這個 init 隻用於隻讀屬性的初始化階段,對於可讀可寫的屬性,和以前一樣,直接 get; set; 即可。

有人說這個 init 不知幹啥用,那好,咱們先不說它,先來看看 C# 前些版本中新增的屬性初始化語句。

    public class Dog
    {
        public int No { get; } = 0;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 "no name";
        public int Age { get; } = 1;
    }


你看,這樣就可以給屬性分配初始值瞭,那還要 init 幹嗎呢?

好,我給你制造一個問題——我要是這樣初始化 Dog 類的屬性,你試試看。

            Dog x = new Dog
            {
                No = 100,
                Name = "吉吉",
                Age = 4
            };


試一下,編譯會出錯吧。

有些情況,你可以在屬性定義階段分配初始值,但有些時候,你必須要在代碼中初始化。在過去,我們會通過定義帶參數的構造函數來解決。

    public class Dog
    {
        public int No { get; } = 0;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 "no name";
        public int Age { get; } = 1;

        public Dog(int no, string name, int age)
        {
            No = no;
            Name = name;
            Age = age;
        }
    }

然後,這樣初始化。

   Dog x = new(1001, "吉吉", 4);


可是,這樣做的裝逼指數依然不夠高,你總不能每個類都來這一招吧,雖然不怎麼辛苦,但每個類都得去寫一個構造函數,不利落。

於是,init 訪問器用得上瞭,咱們把 Dog 類改改。

    public class Dog
    {
        public int No { get; ini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init; }
        public int Age { get; init; }
    }


你不用再去寫帶參數的構造函數瞭,實例化時直接為屬性賦值。

            Dog x = new Dog
            {
                No = 100,
                Name = "吉吉",
                Age = 4
            };


這樣一來,這些隻讀屬性都有默認的初始值瞭。

當然,這個賦值隻在初始化過程中有效,初始化之後你再想改屬性的值,沒門!

            x.Name = "冬冬";  //錯誤
            x.Age = 10;       //錯誤

以上就是C#的record 類型、模式匹配、init 屬性詳情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C#的record 類型、模式匹配、init 屬性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