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多環境配置項目高定制化能力詳解

業務背景

近些年來,隨著前端工程架構發展,使得前端項目中也能擁有如後端工程的模塊能力。正所謂 “能力(越)越大(來),責任(越)越大(卷)”,現在的前端工程不僅僅要滿足業務需求,還伴隨更多復雜的環境適配問題,例如:

  • api請求的域名會根據不同環境而不同;
  • 線上環境和測試環境在打包策略有所不同「如線上要隔離sourceMap、屏蔽vue|react devtools等…」;
  • 前端spa組件根據不同環境做出不同邏輯;

老板恨不得把所有應用端都收歸到一個項目裡面,什麼微前端、uniapp多端方案接踵而至。。。但無論是什麼方案,都離不開一個核心點:環境變量和多環境適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下如何在Vite中實現一套拓展能力強的多環境適配方案。

多環境場景的業務形態

我們先來瞭解,在多環境下要求前端工程架構流程是怎樣的?

如上圖所示,在工程啟動 / 構建時:

  • 環境變量註入:一般通過命令參數模式,可在package.json裡配置;
  • 多模式文件:Vite根據環境變量來讀取配置文件,把文件參數抽取出來做特性區分,這塊也稱為Vite的環境模式;
  • 環境收集器:簡單理解為1個函數,做的事情就是把第二步的特性參數歸整到一處並做些特定的邏輯,之後通過插件生成客戶端的最終參數並吐出;
  • 客戶端環境差異定制化:客戶端(也就是工程裡面的.vue、.ts、.tsx等前端文件)獲取到環境參數做一些特定區分邏輯;
  • 構建和發佈:之後就是項目根據以上幾步產出的環境特性文件來打包,最終推送到服務端完成整個前端工程的生產。

以上是大體流程,接下來會每步細分給大傢講解如何實現。方便大傢理解,本次筆者專門開瞭個新GitHub項目來存放本文所有實現代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拿下來實操下🌹🌹。

Vite多環境方案實現

多模式文件配置

自定義環境變量

Vite通過 多模式 來配置不同啟動場景下的特性環境變量,你可以創建自定義的模式文件,如下:

這個項目創建瞭4種模式分別兼容release、beta、測試、本地環境,每種模式下有自己特定的環境變量,例如.env.local的內如如下:

# .env._local
# 透傳客戶端參數
VITE_NODE_ENV=local
VITE_OWNER=Tom
VITE_POSITION=廣州,天河
# 私有參數,僅在vite server獲取到,
# 假如你的項目包含此類敏感變量。應該將文件添加到你的 .gitignore 中,以避免它們被 git 檢入。
MODE_KEY=PRIVATE_KEY_LOCAL

根據Vite的約定規則,隻有以“VITE_”開頭的變量才會在客戶端被捕獲,捕獲方式為:import.meta.env.{參數名}。

至於非“VITE_”開頭的變量屬於私有屬性,不會傳遞出去。假如你的項目包含此類敏感變量。應該將文件添加到你的 .gitignore 中,以避免它們被 git 檢入。

完成上述配置後,我們隻需要在package.json增加對應的啟動命令就可以讓Vite獲取哪個模式來運行項目瞭:

{
  "name": "vite-mul-env-learn",
  "version": "0.0.0",
  "scripts": {
    "dev:local": "vite --mode _local",
    "dev:test": "vite --mode test",
    "build:beta": "vite build --mode beta",
    "build:release": "vite build --mode release",
    "lint": "eslint --fix --ext .js,.vue,ts src"
  }
}

Vite默認環境變量

Vite 在一個特殊的 import.meta.env 對象上暴露環境變量。這裡有一些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內建變量:

import.meta.env.MODE: {string} 應用運行的模式。

import.meta.env.BASE_URL: {string} 部署應用時的基本 URL。他由base 配置項決定。

import.meta.env.PROD: {boolean} 應用是否運行在生產環境。

import.meta.env.DEV: {boolean} 應用是否運行在開發環境 (永遠與 import.meta.env.PROD相反)。

import.meta.env.SSR: {boolean} 應用是否運行在服務器渲染環境。

這裡補充說明下,DEV 和 PROD分別對應package.json中啟動dev和build命令決定的,而SSR則是對應瞭Vite啟動時設定的middlewareMode變量決定的:

const { createServer: createViteServer } = require('vite')
const vite = await createViteServer({
    server: { middlewareMode: 'ssr' }
  })

通過插件透傳環境變量

很多情況下,我們的環境變量不僅僅是簡單的字符串,而是通過vite服務中二次計算才能得到最終結果,有點類似Vue中computed或React中useMemo、useCallback的效果。 像這類非靜態的環境變量,我們需要借助插件能力來讓它們也能夠返回客戶端,插件很多,這裡推薦vite-plugin-environment,使用大概是這樣子的:

You can provide a list of environment variable names to expose to your client code: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EnvironmentPlugin from 'vite-plugin-environment'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
    EnvironmentPlugin(['API_KEY', 'DEBUG']),
  ],
})

And then use them as:

const apiKey = process.env.API_KEY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能配合模式文件進行聯合判斷:

import { defineConfig, ConfigEnv, loadEnv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import path from 'path';
import EnvironmentPlugin from 'vite-plugin-environment';
import { fetchEnv } from './server/envUitls';
// https://vitejs.dev/config/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command, mode }: ConfigEnv) => {
  const env = loadEnv(mode, __dirname);
  const { proxy } = fetchEnv(env.VITE_NODE_ENV); // 設置域名和端口
  return {
    base: './',
    plugins: [
      vue(),
      EnvironmentPlugin({
        PROXY: proxy
      })
    ]
  };
});

const env = loadEnv(mode, __dirname);

可以獲取.env._local是所有非私密參數,接下來程序可以根據模式參數來計算最終的環境變量,通過插件返回到客戶端。

fetchEnv方法可以理解成環境收集器,裡面可以寫邏輯讓環境參數得到統一整合。

客戶端環境差異定制

這塊就很好理解瞭,無非就是通過指定方法獲取環境變量,來條件渲染vue或React組件。

下面做瞭個demo: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 from 'vue';
import { proxy } from '@/api/proxy';
interface IEnv extends ImportMetaEnv {
  VITE_NODE_ENV: string;
  VITE_OWNER: string;
  VITE_POSITION: string;
}
const viteEnv: IEnv = import.meta.env;
</script>
<template>
  <div class="app">
    <img alt="Vue logo" src="./assets/logo.png" />
    <section class="main">
      <div class="card">
        <h4>①通過環境文件傳入的參數</h4>
        <div class="tips">說明:隻包含"VITE_"開頭參數</div>
        <div>項目owner:{{ viteEnv.VITE_OWNER }}</div>
        <div>owner位置:{{ viteEnv.VITE_POSITION }}</div>
        <div>項目mode:{{ viteEnv.VITE_NODE_ENV }}</div>
      </div>
      <div class="card">
        <h4>②環境插件傳遞的參數</h4>
        <div class="tips">
          說明:通過vite-plugin-environment插件傳遞過來,一般為二次計算後的參數。假如是靜態參數值則直接通過方案①傳回來即可。
        </div>
        <p>服務請求域:{{ proxy }}</p>
      </div>
      <div class="card">
        <h4>③Vite環境自帶參數</h4>
        <div class="tips">
          說明:Vite默認參數,參考
          <a href="https://cn.vitejs.dev/guide/env-and-mode.html#env-variables" rel="external nofollow" 
            >Vite環境變量</a
          >
        </div>
        <p>是否為SSR模式:{{ viteEnv.SSR }}</p>
        <p>是否為本地開發模式:{{ viteEnv.DEV }}</p>
        <p>是否為構建模式:{{ viteEnv.PROD }}</p>
        <p>當前啟動命令讀取的mode為:{{ viteEnv.MODE }}</p>
        <p>部署應用時的基本 URL:{{ viteEnv.BASE_URL }}</p>
      </div>
    </section>
  </div>
</template>
<style lang="less" scoped>
.app {
  font-family: Aveni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moz-osx-font-smoothing: graysca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2c3e50;
  margin-top: 60px;
}
.main {
  display: flex;
  .card {
    margin: 10px;
    padding: 10px;
    width: 300px;
    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color: #dbf1e7;
    font-size: 14px;
    h4 {
      margin-bottom: 0;
    }
    .tips {
      margin-bottom: 10px;
      font-size: 12px;
      color: #898989;
    }
  }
}
</style>

效果圖

解決的業務場景思考

除瞭本文 “業務背景” 模塊所說的最直觀的場景外,其實還可以做很多項目工程化相關的高階操作。

假如項目構建操作放在遠程服務器進行,那麼在構建打包前就可以聯動服務api來生產出不同版本、不同模式的構建包,甚至可以把SSR邏輯放到這塊來做,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以上就是Vite多環境配置項目高定制化能力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Vite多環境配置項目高定制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