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rpg與日式奇幻說起 談談日本對西方的文化崇拜
常接觸日本遊戲或者其他來自日本的文化創作的讀者應該都有一個共識:日本人是真的喜歡西方文化。無論是遊戲,電影,小說,漫畫還是動畫,隻要是來自日本的文化創作都不可避免的會有著大量來自西方的文化痕跡。而這與日本近代以來的文化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發展。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從Jrpg與所謂的“日式奇幻”說起,談談日本當今對於西方長達數世紀的文化崇拜。
(近些年來鋪天蓋地的“異世界”就是文化崇拜的外在表現)
如果要探尋日本對西方崇拜的根源,或許我們需要將時間倒退到十九世紀上頁。當時的日本在幕府的統治下實行著閉關鎖國的策略,幕府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來自外界的文化與精神影響自己的統治。但十九世紀正是歷史上美,英,法等列強崛起,向外大肆擴張的時期,它們自然不會對於日本這個東亞地區的“橋頭堡”視而不見。於是在1854年,在日本江戶灣勞作的漁民看到瞭從遠方逐漸靠近的幾艘軍艦,以及軍艦火炮耀眼的火光。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司令馬修·培裡用大艦大炮撬開瞭日本的國門,這場被叫做“黑船事件”的歷史事件不僅加快瞭幕府政權的覆滅,更是給日本人的文化中留下瞭深刻的痕跡。
(黑船事件)
翻開史書不難看到非常諷刺的一幕:在黑船事件導致日本簽下瞭《日美親善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之後,日本不僅沒有進行任何成體系的反抗,甚至在文化層面幹脆開始瞭一場全面且徹底的去日本化運動。在整個大正時期日本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以西方的文化為榮,這種席卷全國的文化浪潮為每個日本人的心中都留下瞭一顆對於西方文化崇拜的種子,也使得日本正式成為瞭亞洲各國中對於西方文化接納程度最高的國傢,也使得日本對於西方的文化自那時起就抱有一種崇拜與向往。
(大正時代的日本)
這種對西方文化的崇拜使得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開始向西方靠攏,而我們今天的主題Jrpg與日式奇幻就是這一文化崇拜下的產物。
《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下簡稱為DND)是1974年美國人加裡·吉蓋克斯受奇幻史詩著作《魔戒》影響而創造的以劍與魔法的世界為背景的一款桌面遊戲。DND本身是一套有著完整規則與基礎世界觀,允許玩傢自由創作故事並進行冒險的桌面遊戲,我們現在熟知的《魔獸世界》,《上古卷軸》等歐美遊戲在世界觀的塑造上都收到瞭DND的影響。在歐美DND的影響已經如此巨大,對隔洋相望的日本來說DND帶來的影響自然可以想象。
以本次的主題Jrpg來說,日本國民級的Jrpg作品《勇者鬥惡龍》的世界觀就基本沿襲瞭DND的基礎設定,隻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瞭諸多日本本身的對其的理解。而《最終幻想》初代的開發者坂口博信更是在遊玩瞭《巫術》,《創世紀》等以DND為原型的遊戲之後才萌生瞭自己制作一款類似遊戲的想法。
(《魔戒》)
(《龍與地下城》)
《最終幻想》和《勇者鬥惡龍》這兩部始祖級別的Jrpg對DND世界觀的解構與再創作不僅為後世的Jrpg提供瞭一套完整且可供參考的世界觀架構方式,更是使得劍與魔法成為瞭日式奇幻故事永遠的主基調。
(初代《最終幻想》)
之後的故事就一如大傢所知道的,日本本身對於西方文化的崇拜與日式奇幻故事的基調相當契合,使得其在日本有著極為廣闊的受眾土壤,再加上20世紀7,80年代日本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以失敗而告終導致幾乎一整代的年輕人失去的在現實中尋求出路與變革的意願,反而選擇逃向幻想,試圖用想象力在虛幻的架空世界中尋求所謂的勝利。而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遊戲,漫畫,動畫自然就是最好的“避風港”。
(當時日本充斥著席卷幾乎所有學生的學生運動)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的文化創作就向著西方奇幻世界的方向一去不返瞭,在《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等知名作品的影響下以日本本土為舞臺的文化作品日益稀少,長耳的精靈,金發的貴族,手握法杖的魔法師反倒成為瞭主流。並且不僅僅是遊戲,在小說,漫畫,動畫,電影等領域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瞭諸如《羅德島戰紀》,《魍魎戰記 MADARA》等等一西方奇幻為基本背景的作品。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很難說西方眼中的“奇幻”和日本眼中的“奇幻”是同一個東西瞭,兩者除瞭根本的架構脈絡依然有些相似之處外幾乎可以說是毫無共同點可言,但是回看這段歷史我們依舊能夠看到日本從19世紀以來對於外來文化時的消極態度以及對其近乎狂熱的崇拜。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依舊無法否認,在現在看來“日式奇幻”已經成為瞭日本文化輸出的利器,也為我們對外傳播文化與觀念的方式提供瞭寶貴的參考經驗。
(誰會想到這倆的起源是同樣的東西呢?)
推薦閱讀:
- 另一個伊甸as奈岐升級需要什麼素材 超越時空的貓as奈岐升級材料介紹
- 最終幻想7Remake一封獻給時間的情書
- 差點毀掉傳說系列的傳奇制作人和被毀掉的20周年紀念作情熱傳說
- 不甚完美的天空 簡評鐵翼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