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Vue項目中添加接口監聽遮罩
一、業務背景
使用遮罩層來屏蔽用戶的非正常操作,是前端經常使用的方式。但是在一些項目中,並沒有對遮罩層進行統一管理,這就會造成如下的問題:
(1)所有的業務組件都要引入遮罩層組件,也就是每個.vue業務組件,都在template中引入瞭Mask組件。組件在項目的各個角落都存在,不利於管理,代碼極度冗餘。
(2)Mask組件都分散到業務的各個角落,所以控制是否顯示遮罩層的變量也散在業務組件中。比如使用maskShow來控制是否展示遮罩層時,一個較為復雜的項目中會產生200+的maskShow變量。
(3)maskShow過多且融入在業務中,同時maskShow的變量往往寫在接口的回調函數中,經常會出現忘記改變變量的情況,造成遮罩層該顯示和不該顯示的邏輯出錯。
(4)項目經常是在本地調試,而真實運行卻又在線上,(3)中的問題在本地經常無法驗證出。因為這些問題經常是在線上網絡環境較差的情況出現。如一個按鈕按完之後,需要等接口返回才能再次點擊,但是本地因為返回速度較快,如果忘記添加遮罩層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網絡有問題的線上環境,就很容易出現,且該問題一旦出現,很難定位,大大影響工作效率。
二、問題分析
根據上述的背景,在實際項目中添加一個公共的遮罩層組件進行管理,就變的十分有意義。經過分析,具體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1)遮罩層出現和關閉的時機。
(2)Mask組件設計。
(3)該組件如何優雅的引入到項目中,不產生耦合。
(4)如何在已有的項目中,漸進式的更換原有的maskShow的方式,從而不造成大面積問題。
(5)細節問題
三、組件設計
1、遮罩層出現和關閉的時機
該問題根據不同業務需求決定,但是筆者認為,大部分遮罩的出現和關閉主要取決於接口的請求和返回,一個接口在請求pending狀態下,顯示遮罩層,所有接口返回則關閉遮罩。本文主要解決的是接口請求遮罩問題,使用ts進行編寫,且並不會羅列所有細節。
2、Mask組件設計
Mask組件為一個class,將細節屏蔽在class內部。
(1)class內部最主要功能為添加和刪除遮罩層,傳輸的當前請求接口的url。
class Mask { // 顯示遮罩層 appendMask(url: string): void{} // 刪除遮罩層 removeMaskl(url: string): void{} }
(2)添加遮罩層函數,請求時調用該函數,傳入當前接口url。函數內部維護一個監聽對象,用以監聽當前是否存在pending狀態的請求。該對象的value為該接口pending狀態的數量。通過假設遮罩視圖組件已經掛載到瞭Vue原型鏈上,如果沒有,則在組件上方引入即可。
// 監聽對象數據類型定義 interface HTTPDictInterface { [index: string]: number; } appendMask(url: string): void{ if(!this.monitorHTTPDict[url]){ this.monitorHTTPDict[url] = 0; } this.monitorHTTPDict[url] += 1; // 如果存在監聽接口,則顯示遮罩層 if(!this.mask && Object.keys(this.monitorHTTPDict).length){ // 在body上添加遮罩層樣式,$Mask為遮罩層樣式組件 const Constructor = Vue.extend(Vue.prototype.$Mask); this.mask = new Constructor().$mou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his.mask.$el); } }
(3)刪除遮罩層函數,每次請求結束之後都會調用該函數,當發現請求監聽對象為空時,刪除的遮罩層。如果沒有pending狀態的接口,刪除該對接的key。該對象為空且有遮罩層的情況下,刪除遮罩層。
removeMask(url: string): void{ // 成功返回後 if (this.monitorHTTPDict[monitorUrl]) { this.monitorHTTPDict[monitorUrl] -= 1; if (this.monitorHTTPDict[monitorUrl] <= 0) { delete this.monitorHTTPDict[monitorUrl]; } } // hasMask用以檢測頁面是否存在遮罩層標簽元素 if (this.mask && this.hasMask() && !Object.keys(this.monitorHTTPDict).length) { document.body.removeChild(this.mask.$el); this.mask = null; } this.timer = null; }
3、該組件如何優雅的引入到項目中,不產生耦合。
使用該組件,需要在所有的請求發起之前調用appendMask函數,所有的請求結束之後調用removeMask函數。這就有如下兩種調用方式。
(1)使用axios等組件的回調,完成函數調用。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將Mask組件的代碼獨立於項目,它依賴於具體接口框架的API。
instance.interceptors.request.use((config) => { // 添加遮罩層 mask.appendMask(config.url); return config; });
(2)添加init函數,直接在原生XMLHttpRequest對象中註入回調。更改原生XMLHttpRequest函數,在事件’loadstart’和’loadend’中註入回調,需要註意的是,loadstart接收的傳參中,並沒有當前請求的url,所以還需要改寫open函數,把open接收傳參的url掛載到新的xhr對象上。慎用該方法。因為更改原生API的方式十分危險,在很多編碼規范中是禁止的,如果所有人都對原生API進行改寫,當同時引入這些框架會產生沖突,造成無法意料的後果。
// 通過傳參來決定是否使用該方法 init(){ if (this.autoMonitoring){ this.initRequestMonitor(); } } // 新的xmlhttprequest類型 interface NewXhrInterface extends XMLHttpRequest{ requestUrl?: string } // 原生註入 initRequestMonitor(): void{ let OldXHR = window.XMLHttpRequest; let maskClass: Mask = this; // @ts-ignore,編碼規范不允許修改XMLHttpRequest window.XMLHttpRequest = function () { let realXHR: NewXhrInterface = new OldXHR(); let oldOpen: Function = realXHR.open; realXHR.open = (...args: (string | boolean | undefined | null)[]): void => { realXHR.requestUrl = (args[1] as string); oldOpen.apply(realXHR, args); }; realXHR.addEventListener(`loadstart`, () => { const requestUrl: string = (realXHR.requestUrl as string); const url: string = maskClass.cleanBaseUrl(requestUrl); // 開啟遮罩 maskClass.appendMask(url); }); realXHR.addEventListener(`loadend`, () => { const responseURL: string = (realXHR as XMLHttpRequest).responseURL; const url: string = maskClass.cleanBaseUrl(responseURL); // 刪除遮罩 maskClass.removeMask(url); }); return realXHR; }; }
(3)註入使用方式,直接調用init。這樣改項目的所有請求都會經過Mask。
new Mask().init()
4、如何在已有的項目中,漸進式的更換原有的maskShow的方式,從而不造成大面積問題。
如果直接在全項目中使用,牽扯的面積就會變得很廣,會大面積的產生問題,反而得不償失。所以應該采取一種漸進更換的方式,做到平滑過渡。主要思路是通過配置頁面和黑名單的方式,來決定哪些頁面引入該組件,從而讓每個組員自己修改,畢竟頁面的負責人才是最瞭解當前頁面業務的人。至於如何黑名單還是白名單,則由項目的具體業務決定。
// key需要監聽的路由頁面,value為一個數組,數組中填寫的接口為黑名單,不需要監聽的接口 const PAGE_ONE = `/home`; const PAGE_TWO = `/login`; const HTTO_ONE = `xxx` export const maskUrlList = { [PAGE_ONE]: [HTTO_ONE], [PAGE_TWO]: [], };
appendMask方法過濾黑名單和沒有配置的頁面。maskUrlList為控制的對象,先檢查頁面路由,之後檢查是否存在黑名單。
appendMask(url: string): void{ // 獲取當前頁面的path,獲取頁面路徑,根據hash和history模式進行區分 const monitorPath: string = this.getMonitorPath(); // maskUrlList為配置項,先檢查頁面路由,之後檢查是否存在黑名單 if (this.maskUrlList[monitorPath] && !this.maskUrlList[monitorPath].includes(url)) { if (this.monitorHTTPDict[url] === undefined) { this.monitorHTTPDict[url] = 0; } this.monitorHTTPDict[monitorUrl] += 1; } // 添加遮罩層 if (!this.mask && this.hasMonitorUrl()) { const Constructor = Vue.extend(Vue.prototype.$Mask); this.mask = new Constructor().$mou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his.mask.$el); } }
5、細節問題
(1)渲染之後才關閉遮罩層,將實際刪除遮罩層邏輯放到定時器中,Vue的異步渲染采用的promise,所以關閉在如果放在渲染之後,需要放入setTimeout中。這裡涉及到事件循環的知識。當接口返回,如果需要渲染頁面,則會異步執行一個Promise,Promise為微任務,setTimeout為宏任務,當主線程執行完畢後,會先執行微任務,之後才會執行異步的宏任務setTimeout。
// 清理遮罩層 if (!this.timer) { this.timer = window.setTimeout(() => { if (this.mask && this.hasMask() && !this.hasMonitorUrl()) { document.body.removeChild(this.mask.$el); this.mask = null; } this.timer = null; }, 0); }
(2)過濾接口的‘?’,以及hash模式下的‘#’,
// 獲取請求接口的url getMonitorUrl(url: string): string{ const urlIndex: number = url.indexOf(`?`); let monitorUrl: string = url; if (urlIndex !== -1) { monitorUrl = url.substring(0, urlIndex); } return monitorUrl; } // 獲取當前路由path getMonitorPath(): string{ const path: string = this.mode === HASH_TYPE ? window.location.hash : window.location.pathname; let monitorPath: string = path; if (this.mode === HASH_TYPE) { monitorPath = monitorPath.substring(path.indexOf(`#`) + 1); } // 截圖路徑,刪除請求參數 const hashIndex: number = monitorPath.indexOf(`?`); if (hashIndex !== -1) { monitorPath = monitorPath.substring(0, hashIndex); } return monitorPath; }
(3)接口過濾baseUrl。細心的話,會發現在使用axios的接口時,自行決定是否帶入baseUrl,那是因為axios會在請求時進行區分過濾。如果項目前期並沒有很好的定義使用方式的話,會有兩種不同使用axios的方式。那麼,就需要對baseUrl進行過濾。
// 去除baseUrl cleanBaseUrl(fullUrl: string): string { const baseUrlLength: number = this.baseUrl.length; return fullUrl.substring(baseUrlLength); }
(4)組件初始化,通過傳入params的方式,將對象實例化出來。
new Mask({ modeType, // hash或history autoMonitoring, // 是否更寫原生XMLHttpRequest對象 maskUrlList, // 配置引入的頁面和接口 baseUrl, // 當前項目的baseUrl ... }).init()
四、總結
本文介紹瞭統一遮罩層的背景、問題及設計方案。但並沒有將所有細節進行列舉,這需要根據實際業務進行選擇。但大體方案已經列出:
(1)遮罩層應該在一些接口pending裝的時候顯示,所有接口返回後自動關閉。這裡的接口是指需要監聽的接口
(2)組件最重要的兩個函數為appendMask添加遮罩層和removeMask刪除遮罩層。
(3)如果想Mask完全獨立,並不想依賴於第三方庫(axios)的回調,可以直接對XMLHttpRequest進行改寫,但這樣做風險很大,並不建議。
(4)組件更換統一組員自己配置路由及監聽接口的方式。這裡的邏輯可以自行決定,如果要監聽的接口多,可以采用黑名單,反之則白名單。
(5)對渲染的優化、請求帶參數、路由的模式進行瞭優化。
到此這篇關於如何在Vue項目中添加接口監聽遮罩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Vue 接口監聽遮罩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Vue為何棄用Ajax,選擇Axios?ajax與axios的區別?
- vue項目中使用axios遇到的相對路徑和絕對路徑問題
- JavaScript取消請求方法
- vue網絡請求方案原生網絡請求和js網絡請求庫
- 如何用vue封裝axios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