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的nextTick作用和幾個簡單的使用場景
目的
理解下 nextTick 的作用和幾個簡單的使用場景
正文
起什麼作用?
在下次 DOM 更新循環結束之後執行延遲回調。在修改數據之後立即使用這個方法,獲取更新後的 DOM。
我想各位都知道或瞭解 Vue 的渲染流程,Vue 在監聽到數據變化後會重新渲染,配合 VDOM 更新真實的 DOM,而 nextTick 的觸發時機就是在調用方法後的第一次重新渲染完畢後。
如何使用?
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傳入回調,另一種是 Promise,官方使用示例如下:
// 修改數據 vm.msg = 'Hello' // DOM 還沒有更新 Vue.nextTick(function () { // DOM 更新瞭 }) // 作為一個 Promise 使用 (2.1.0 起新增,詳見接下來的提示) Vue.nextTick() .then(function () { // DOM 更新瞭 })
如果在 SPA(單文件組件) 中,可能是這個樣子
<template> <div id="test">{{msg}}</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data() { return { "msg": "Hello World!" } }, method() { this.msg = "Hi World!"; this.$nextTick(() => { console.log('DOM updated:',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HTML) }); } } </script>
有什麼使用場景?
需要等待渲染完成後執行的一些方法
初始化綁定或操作 DOM
比如在 created 和 mounted 回調中,需要操作渲染好的 DOM,則需要在 nextTick 中執行相關邏輯,這在必須使用一些老的需要綁定 DOM 的庫時很有用。
比如,在加載 UEditor 時,可能會這樣玩
<template> <script id="container" name="content" type="text/plain"> 這裡寫你的初始化內容 </script>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ounted() { this.nextTick(() => { var ue = UE.getEditor('container'); }); } }
獲取元素寬度
在 Vue 中獲取元素寬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通過 $refs[ref名稱].style.width
,第二種可以使用傳統操作 DOM 的方式獲取,但這兩者要獲取到準確的元素寬度,則需要在 DOM 渲染完畢後執行。
<template> <p ref="myWidth" v-if="showMe">{{ message }}</p> <button @click="getMyWidth">獲取p元素寬度</button>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message: "Hello world!", showMe: false, }, methods: { getMyWidth() { this.showMe = true; //this.message = this.refs.myWidth.offsetWidth; //報錯 TypeError: this.refs.myWidth is undefined this.nextTick(()=>{ //dom元素更新後執行,此時能拿到p元素的屬性 this.message = this.refs.myWidth.offsetWidth; }) } } } } </script>
總結
雖說 Vue 的設計理念並不建議我們去直接操作 DOM,但有些場景下出現瞭特別令人迷惑的問題,理解 Vue 的渲染邏輯後,使用 nextTick() 可以解決。
以上就是如何使用Vue中的nextTick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使用vue中的nextTick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談談Vue中的nextTick
- 讓你一看就明白的$nextTick講解
- Vue.nextTick純幹貨使用方法詳解
- vue內嵌iframe跨域通信的實例代碼
- element-ui vue input輸入框自動獲取焦點聚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