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Java Socket通信封裝MIna框架

核心類

IoService :Mina中將服務端和客戶端都看成是服務,這裡提供統一接口IoService,這個接口的作用就是用來處理套接字機制。也正是IoService來監聽消息返回消息這些步驟,可以說IoService就是我們Mina中核心

IoProcessor:這個接口在另一個線程上,負責檢查是否有數據在通道上讀寫,也就是說它也擁有自己的Selector,這是與我們使用JAVA NIO 編碼時的一個不同之處,通常在JAVA NIO 編碼中,我們都是使用一個Selector,也就是不區分IoService與IoProcessor 兩個功能接口。另外,IoProcessor 負責調用註冊在IoService 上的過濾器,並在過濾器鏈之後調用IoHandler

IoFilter : 定義瞭一些攔截器 , 和我們web中攔截器一樣,用來橫向攔截處理一些全局的操作(日志處理,編碼處理)。其中我們必須註意的是加解密消息。作為一個好的框架肯定是有默認的攔截器的(TextLineCodecFactory )。默認攔截器可以叫消息強制轉換為String類型。畢竟String最通用

IoHandler : 這個是我們處理消息的邏輯,前面的攔截器隻是在接受是進行一些驗證、翻譯的功能。拿到數據之後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IoHandler中

各個擊破

IoService

首先我們已服務端NioSocketAcceptor為列,看看我們的服務類之間的結構依賴關系

IoService是服務的鼻祖,無論在我們看來的服務端還是客戶端都得繼承它(間接繼承)。在IoService中我們會定義我們消息的處理過濾器(上文的攔截器),消息處理的業務類。在上文簡介中我們知道,這一步其實是IoProcessor來完成,那麼IoProcessor在什麼出現呢。比如Mina框架中用來創建服務端類NioSocketAcceptor。他直接繼承瞭AbstractPollingIoAcceptor。而AbstractPollingIoAcceptor類中根據參數創建瞭我們需要的IoProcessor.從而我們有瞭IoProcessor就可以執行消息間的通信瞭。

所以過濾器、處理器實在我們服務啟動之前配置好的。一旦啟動成功就無法再修改瞭。我們服務端NioSocketAcceptor通過bind方法就可以綁定到指定端口上。我們這裡的綁定實現瞭多態綁定。我們可以綁定多個服務。

/**
* {@inheritDoc}
*/
@Override
public final void bind(Iterable<? extends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es) throws IOException {
    if (isDisposing())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The Accpetor disposed is being disposed.");
    }

    if (localAddresses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localAddresses");
    }

    List<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esCopy = new ArrayList<>();

    for (SocketAddress a : localAddresses) {
        checkAddressType(a);
        localAddressesCopy.add(a);
    }

    if (localAddressesCopy.isEmp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localAddresses is empty.");
    }

    boolean activate = false;
    synchronized (bindLock) {
        synchronized (boundAddresses) {
            if (boundAddresses.isEmpty()) {
                activate = true;
            }
        }

        if (getHandler()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handler is not set.");
        }

        try {
            Set<SocketAddress> addresses = bindInternal(localAddressesCopy);

            synchronized (boundAddresses) {
                boundAddresses.addAll(addresses);
            }
        } catch (IOException | RuntimeException e) {
            throw 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IoException("Failed to bind to: " + getLocalAddresses(), e);
        }
    }

    if (activate) {
        getListeners().fireServiceActivated();
    }
}

在上面我們可以看到bind最後是去激活對應的監聽器。我們一個IoServer處理一個線程中的消息。我們監聽器就是監聽線程內的消息。每一次的綁定都會有不同的監聽器、ioSession去專門處理消息之間的通信。我們可以通過IoSession設置一些請求數據完成數據的權限驗證。

在服務創建的時候我們正常需要設置IoSession的一些配置。通過getSessionConfig方法獲取IoSessionConfig。裡面設置參數常用如下:

  • setReadBufferSize : 設置讀取數據的緩沖區大小
  • setMinReadBufferSize: 設置緩沖區最大值
  • setMaxReadBufferSize: 設置緩沖區最小值
  • setThroughputCalculationInterval: 設置通道計算時間 默認3s
  • setIdleTime(IdleStatus status, int idleTime): status 設置是一方還是雙方 , idLetime 是超過多久就會進入空閑狀態
IoAcceptor acceptor=new NioSocketAcceptor();    
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ReadBufferSize(2048);    
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IdleTime(IdleStatus.BOTH_IDLE,10);

IoFilter

在IoService中有獲取filter鏈的一個方法 DefaultIoFilterChainBuilder getFilterChain() ,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定義過濾器,然後通過該方法獲取過濾鏈加入到請求鏈上。我們自定義過濾器也很簡單,隻需要繼承IoFilterAdapter這個類就好瞭。

accep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TextLineCodecFactory( 
Charset.forName("UTF-8"),LineDelimeter.WINDOWS.getValue(),LineDelimiter. WINDOWS.getValue()))    
);    

TextLineCodecFactory 這個類是Mina提供的編解碼工廠,這個工廠的特性是以換行符’\r\n’為結束通信的標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傳遞消息沒有換行符,另外一段會繼續
接受消息知道接受到’\r\n’才會接受,並把接受到的消息通過編解碼器轉到IoHandler層供業務層處理。(這裡博主被坑在這裡瞭)

IoHandler

到瞭這一步,我們的通信基本就已經完成瞭。剩下的事情已經和Mina基本沒多大關聯瞭。我們將在這裡處理業務邏輯,使用到的就是Handler提供的接收消息和發送消息兩個功能。這裡我們需要註意的是Handler提供messageReceived和messageSent並不是字面意思。前者就是消息的接受,但是後者並不是消息的發送。我們常用的發送消息是session.write方法。

總結

今天我們瞭解瞭Mina工作的流程,主要就是IoFilter和IoHandler實現消息的通信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點一點的進步。下面貼出一份總結的圖譜幫助我們理解Mina流程

以上就是詳解Java Socket通信封裝MIna框架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Java Socket通信封裝MIna框架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