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sqlite3 判斷cursor的結果是否為空的案例

len(list(cursor))若是0則為空

舉例:

import sqlite3
 
# CREATE
 db = sqlite3.connect("E:/Pycharm/workspace/django_test/user.db")
 db.execute("create table user(info primary key,flag,result )")
 db.execute("insert into user(info,flag,result) values('RikkaTakanashi','0','DarkFlameMaster')")
 db.commit()
 db.close()
db = sqlite3.connect("E:/Pycharm/workspace/django_test/user.db")
c=db.cursor()
cursor=c.execute("select info,flag,result from user where info='123'")
print(len(list(cursor)))

結果為0

db = sqlite3.connect("E:/Pycharm/workspace/django_test/user.db")
c=db.cursor()
cursor=c.execute("select info,flag,result from user where info='RikkaTakanashi'")
print(len(list(cursor)))

結果為1

補充:python中的SQLite遊標(cursor)

我們知道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實質是面向集合的,在Sqlite中並沒有一種描述表中單一記錄的表達形式,除非使用where 子句來限制隻有一條記錄被選中。因此我們必須借助於遊標來進行面向單條記錄的數據處理。由此可見,遊標允許應用程序對查詢語句select 返回的行結果集中每一行進行相同或不同的操作,而不是一次對整個結果集進行同一種操作;它還提供對基於遊標位置而對表中數據進行刪除或更新的能力;正是遊標把作為面向集合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和面向行的程序設計兩者聯系起來,使兩個數據處理方式能夠進行溝通。

遊標提供瞭一種對從表中檢索出的數據進行操作的靈活手段,就本質而言,遊標實際上是一種能從包括多條數據記錄的結果集中每次提取一條記錄的機制。遊標總是與一條SQL 選擇語句相關聯。因為遊標由結果集(可以是零條、一條或由相關的選擇語句檢索出的多條記錄)和結果集中指向特定記錄的遊標位置組成。當決定對結果集進行處理時,必須聲明一個指向該結果集的遊標。如果曾經用 C 語言寫過對文件進行處理的程序,那麼遊標就像您打開文件所得到的文件句柄一樣,隻要文件打開成功, 該文件句柄就可代表該文件。對於遊標而言,其道理是相同的。可見遊標能夠實現按與傳統程序讀取平面文件類似的方式處理來自基礎表的結果集,從而把表中數據以平面文件的形式呈現給程序。

使用Python的SQLite時,隻要搞清楚Connection和Cursor對象,打開後一定記得關閉,就可以放心地使用。

使用Cursor對象執行insert,update,delete語句時,執行結果由rowcount返回影響的行數,就可以拿到執行結果。

使用Cursor對象執行select語句時,通過featchall()返回select的全部數據結果集。結果集是一個list,每個元素都是一個tuple,對應一行記錄,按建表的字段順序排列。fetchone()返回一條結果,是一個tuple,每個元素是一個字段值。

需要註意的是,SQLite遊標是有狀態的,隻能遍歷結果集一次,不能在結果集中返回移動,遍歷結束返回空值。featchall()一次性返回全部結果,fetchone()依順序每次返回一條結果,而且對fetchone()執行len()操作以獲得所取得記錄的條數後,相當於完成對結果集的一次遍歷,結果集將被清空。因此,取得結果集後,如需對結果集進行進一步操作,可將結果集保存到變量中。

while cn.fetchone():
 print(cn.fetchone())
for line in cn.featchall():
 print(line)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給大傢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傢多多支持WalkonNet。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