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常用的API使用簡介
vue3.x已經發佈瞭這麼久,相關的生態也慢慢起來瞭,包括vite這個新的打包工具,在vue3.0學習過程中有一些實用性的api對比,希望能在開發中給大傢做個示范,準確的使用對應的api去完成我們的項目開發
生命周期的變更
要特別說明一下的就是,setup 函數代替瞭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兩個生命周期函數,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它的執行時間在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之間
Vue2 | Vue3 |
---|---|
beforeCreate | setup |
created | setup |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
mounted | onMounted |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
updated | onUpdated |
beforeDestory | onBeforeUnmount |
destoryed | onUnmounted |
瞭解過vue3的小夥伴兒都知道,現在使用都會用到setup函數,關於在setup函數操作數據,我們用例子說明會好一點
reactive
reactive 方法是用來創建一個響應式的數據對象,該API也很好地解決瞭Vue2通過 defineProperty 實現數據響應式的缺陷
用法很簡單,隻需將數據作為參數傳入即可
<template> <div id="app"> <!-- 4. 訪問響應式數據對象中的 count --> {{ state.count }} </div> </template> <script> // 1. 從 vue 中導入 reactive import {reactive}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setup() { // 2. 創建響應式的數據對象 const state = reactive({count: 3}) // 3. 將響應式數據對象state return 出去,供template使用 return {state} } } </script>
ref
在介紹 setup 函數時,我們使用瞭 ref 函數包裝瞭一個響應式的數據對象,這裡表面上看上去跟 reactive 好像功能一模一樣啊,確實差不多,因為 ref 就是通過 reactive 包裝瞭一個對象 ,然後是將值傳給該對象中的 value 屬性,這也就解釋瞭為什麼每次訪問時我們都需要加上 .value
我們可以簡單地把 ref(obj) 理解為這個樣子 reactive({value: obj})
<script> import {ref, reactive}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setup() { const obj = {count: 3} const state1 = ref(obj) const state2 = reactive(obj) console.log(state1) console.log(state2) } } </script>
註意: 這裡指的 .value 是在 setup 函數中訪問 ref 包裝後的對象時才需要加的,在 template 模板中訪問時是不需要的,因為在編譯時,會自動識別其是否為 ref 包裝過的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ref 和 reactive 呢?
建議:
- 基本類型值(String 、Nmuber 、Boolean 等)或單值對象(類似像 {count: 3} 這樣隻有一個屬性值的對象)使用 ref
- 引用類型值(Object 、Array)使用 reactive
我們在vue2.x中獲取元素標簽是用 ref ,vue3.x我們要獲取元素標簽怎麼辦呢?
<template> <div> <div ref="el">div元素</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創建一個DOM引用,名稱必須與元素的ref屬性名相同 const el = ref(null) // 在掛載後才能通過 el 獲取到目標元素 onMounted(() => { el.value.innerHTML = '內容被修改' }) // 把創建的引用 return 出去 return {el} } } </script>
獲取元素的操作一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 先給目標元素的 ref 屬性設置一個值,假設為 el
- 然後在 setup 函數中調用 ref 函數,值為 null,並賦值給變量 el,這裡要註意,該變量名必須與我們給元素設置的 ref 屬性名相同
- 把對元素的引用變量 el 返回(return)出去
補充:設置的元素引用變量隻有在組件掛載後才能訪問到,因此在掛載前對元素進行操作都是無效的
當然如果我們引用的是一個組件元素,那麼獲得的將是該組件的實例對象
toRef
toRef 是將某個對象中的某個值轉化為響應式數據,其接收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為 obj 對象;第二個參數為對象中的屬性名
<script> // 1. 導入 toRef import {toRef}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count: 3} // 2. 將 obj 對象中屬性count的值轉化為響應式數據 const state = toRef(obj, 'count') // 3. 將toRef包裝過的數據對象返回供template使用 return {state} } } </script>
上面又有個ref,又有個toRef,不是沖突瞭嗎?兩個有不一樣的功效:
<template> <p>{{ state1 }}</p> <button @click="add1">增加</button> <p>{{ state2 }}</p> <button @click="add2">增加</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ref, toRef}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count: 3} const state1 = ref(obj.count) const state2 = toRef(obj, 'count') function add1() { state1.value ++ console.log('原始值:', obj); console.log('響應式數據對象:', state1); } function add2() { state2.value ++ console.log('原始值:', obj); console.log('響應式數據對象:', state2); } return {state1, state2, add1, add2} } } </script>
ref 是對原數據的一個拷貝,不會影響到原始值,同時響應式數據對象值改變後會同步更新視圖
toRef 是對原數據的一個引用,會影響到原始值,但是響應式數據對象值改變後會不會更新視圖
toRefs
將傳入的對象裡所有的屬性的值都轉化為響應式數據對象,該函數支持一個參數,即 obj 對象
<script> // 1. 導入 toRefs import {toRefs}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 name: '前端印象', age: 22, gender: 0 } // 2. 將 obj 對象中屬性count的值轉化為響應式數據 const state = toRefs(obj) // 3. 打印查看一下 console.log(state) } } </script>
返回的是一個對象,對象裡包含瞭每一個包裝過後的響應式數據對象
shallowReactive
聽這個API的名稱就知道,這是一個淺層的 reactive,難道意思就是原本的 reactive 是深層的唄,沒錯,這是一個用於性能優化的API
<script> <template> <p>{{ state.a }}</p> <p>{{ state.first.b }}</p> <p>{{ state.first.second.c }}</p> <button @click="change1">改變1</button> <button @click="change2">改變2</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shallowReactive}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 a: 1, first: { b: 2, second: { c: 3 } } } const state = shallowReactive(obj) function change1() { state.a = 7 } function change2() { state.first.b = 8 state.first.second.c = 9 console.log(state); } return {state} } } </script>
首先我們點擊瞭第二個按鈕,改變瞭第二層的 b 和第三層的 c,雖然值發生瞭改變,但是視圖卻沒有進行更新;
當我們點擊瞭第一個按鈕,改變瞭第一層的 a 時,整個視圖進行瞭更新;
由此可說明,shallowReactive 監聽瞭第一層屬性的值,一旦發生改變,則更新視圖
shallowRef
這是一個淺層的 ref,與 shallowReactive 一樣是拿來做性能優化的,配合triggerRef ,調用它就可以立馬更新視圖,其接收一個參數 state ,即需要更新的 ref 對象
shallowReactive 是監聽對象第一層的數據變化用於驅動視圖更新,那麼 shallowRef 則是監聽 .value 的值的變化來更新視圖的
<template> <p>{{ state.a }}</p> <p>{{ state.first.b }}</p> <p>{{ state.first.second.c }}</p> <button @click="change">改變</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shallowRef, triggerRef}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 a: 1, first: { b: 2, second: { c: 3 } } } const state = shallowRef(obj) console.log(state); function change() { state.value.first.b = 8 state.value.first.second.c = 9 // 修改值後立即驅動視圖更新 triggerRef(state) console.log(state); } return {state, change} } } </script>
toRaw
toRaw 方法是用於獲取 ref 或 reactive 對象的原始數據的
<script> import {reactive, toRaw}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 name: '前端印象', age: 22 } const state = reactive(obj) const raw = toRaw(state) console.log(obj === raw) // true } } </script>
上述代碼就證明瞭 toRaw 方法從 reactive 對象中獲取到的是原始數據,因此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通過修改原始數據的值而不更新視圖來做一些性能優化瞭
註意: 補充一句,當 toRaw 方法接收的參數是 ref 對象時,需要加上 .value 才能獲取到原始數據對象
markRaw
markRaw 方法可以將原始數據標記為非響應式的,即使用 ref 或 reactive 將其包裝,仍無法實現數據響應式,其接收一個參數,即原始數據,並返回被標記後的數據。即使我們修改瞭值也不會更新視圖瞭,即沒有實現數據響應式
<template> <p>{{ state.name }}</p> <p>{{ state.age }}</p> <button @click="change">改變</button> </template> <script> import {reactive, markRaw}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obj = { name: '前端印象', age: 22 } // 通過markRaw標記原始數據obj, 使其數據更新不再被追蹤 const raw = markRaw(obj) // 試圖用reactive包裝raw, 使其變成響應式數據 const state = reactive(raw) function change() { state.age = 90 console.log(state); } return {state, change} } } </script>
watchEffect
watchEffect 它與 watch 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 不需要手動傳入依賴
- 每次初始化時會執行一次回調函數來自動獲取依賴
- 無法獲取到原值,隻能得到變化後的值
<script> import {reactive, watchEffect}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name: 'zs' })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state.count) console.log(state.name) /* 初始化時打印: 0 zs 1秒後打印: 1 ls */ }) setTimeout(() => { state.count ++ state.name = 'ls' }, 1000) } } </script>
沒有像 watch 方法一樣先給其傳入一個依賴,而是直接指定瞭一個回調函數
當組件初始化時,將該回調函數執行一次,自動獲取到需要檢測的數據是 state.count 和 state.name
根據以上特征,我們可以自行選擇使用哪一個監聽器
getCurrentInstance
我們都知道在Vue2的任何一個組件中想要獲取當前組件的實例可以通過 this 來得到,而在Vue3中我們大量的代碼都在 setup 函數中運行,並且在該函數中 this 指向的是undefined,那麼該如何獲取到當前組件的實例呢?這時可以用到另一個方法,即 getCurrentInstance
<template> <p>{{ num }}</p> </template> <script> import {ref, getCurrentInstance}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num = ref(3) const instance = getCurrentInstance() console.log(instance) return {num} } } </script>
instance 中重點關註 ctx 和 proxy 屬性,這兩個才是我們想要的 this。可以看到 ctx 和 proxy 的內容十分類似,隻是後者相對於前者外部包裝瞭一層 proxy,由此可說明 proxy 是響應式的
useStore
在Vue2中使用 Vuex,我們都是通過 this.$store 來與獲取到Vuex實例,但上一部分說瞭原本Vue2中的 this 的獲取方式不一樣瞭,並且我們在Vue3的 getCurrentInstance().ctx 中也沒有發現 $store 這個屬性,那麼如何獲取到Vuex實例呢?這就要通過 vuex 中的一個方法瞭,即 useStore
// store 文件夾下的 index.js import Vuex from 'vuex' const store = Vuex.createStore({ state: { name: '前端印象', age: 22 }, mutations: { …… }, …… }) // example.vue <script> // 從 vuex 中導入 useStore 方法 import {useStore} from 'vuex'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獲取 vuex 實例 const store = useStore() console.log(store) } } </script>
然後接下來就可以像之前一樣正常使用 vuex 瞭
以上就是vue3常用的API使用簡介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vue 常用的api使用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Vue3如何理解ref toRef和toRefs的區別
- vue組合式API淺顯入門示例詳解
- Vue3中的ref和reactive響應式原理解析
- Vue3 Composition API的使用簡介
- vue3.0 Reactive數據更新頁面沒有刷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