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JS對象遍歷的順序問題

可能有些同學聽過在 JavaScript 中遍歷對象順序不固定的這一說法。事實上,這個說法不是特別準確。

對待遍歷順序,對象有一套自己既定的規則,在此規則下呢,對象的遍歷順序會受插入元素順序的影響,但是不完全受插入元素先後順序的影響。如果您有「必須按插入元素順序遍歷」的場景,可以考慮使用 Map。
遍歷對象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經常會使用的有 for…in ,除此之外,還有:

  • Object.keys
  • Object.entries
  • Obejct.getOwnerProPertyNames
  • Reflect.ownKeys
  • ……

上面我們列的幾個方法,都按照一樣的規則去遍歷對象。而實際的遍歷規則會根據 key 值類型的不同而不同。
在一個對象中,如果我們的 key 值是像 ‘1’、’200’這種正整數格式的字符串。 遍歷的順序是按照 key 值的大小來排列的。
比如我們看這樣的一個例子:

const obj = {}

obj['10'] = 'a';
obj['9'] = 'b';
obj[8] = 'c';
obj[7] = 'd';

console.log(Object.keys(obj)) //  ["7", "8", "9", "10"]

我們最後的遍歷順序完全忽視瞭插入順序,並且,值得我們註意的是,在對象中,就算我們添加屬性時的索引值是 Number 類型,最後的結果還是會被隱式的轉為字符串。

數組作為對象的一種,也符合上面的規則,又或許,有上面的表現就是因為要兼容數組的緣故呢。除此之外,通過上面的規則,我們還可以推斷出,對類數組(key 值是正整數且有 length 屬性)進行遍歷也是按照索引順序的。
另外,如果我們的 key 值是不能轉為正整數的字符串,這其中包括瞭可以轉換為負數的字符串( 如 ‘-1’ )、小數格式的字符串(如 ‘1.0’ ) 和其他的字符串。他們的遍歷順序會比較符合直覺,就是插入對象的順序:

const obj2 = {}

obj2['1.1'] = 'a';
obj2['1.0'] = 'b';
obj2['-1'] = 'c';
obj2['jack'] = 'd'

console.log(Object.keys(obj2)); //  ["1.1", "1.0", "-1", "jack"]

事實上,對象的索引值的類型不僅可以是字符串,還可以是 Symbol 類型。對於 Symbol 類型而言,它的遍歷順序也是單純的按照插入對象的順序。

如果我們的對象綜合瞭上面所有的情況,即一個對象的索引值出現瞭所有的類型(各種形式的字符串、Symbol 類型),它會:

  • 先按照我們上面提的關於正整數的規則遍歷正整數部分
  • 按接下來會插入順序遍歷剩下的字符串
  • 最後再按照插入順序遍歷 Symbol 類型

相信到這裡,大傢已經完全明白瞭對象的遍歷順序問題,最後還有一點值得大傢註意的點,是 for…in 的遍歷順序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for…in 的遍歷順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瀏覽器廠商會按照他們的喜好去設置 for…in 的遍歷順序。如果您對遍歷順序有要求並且要兼容老的瀏覽器版本,建議不使用它。後來 ES 2019 的 一個提案 對此現象進行瞭規范,現在 for…in 的順序也遵循上面的規則。

盡管會遵循上面的規則,但是 for…in 還會遍歷原型的屬性。所以 for…in 的變量元素的規則是先按照我們上面講的對象遍歷規則去變量對象本身,接下來再按照此規則去遍歷對象的原型,以此類推,直到遍歷到頂部。

除瞭最後一個 for…in 的註意點之外,就沒有其他的瞭,其實內容比較少。

到此這篇關於詳解JS對象遍歷的順序問題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JS對象遍歷順序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