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循環函數詳細介紹
一、循環函數
1、for循環
for循環需要預先設定好循環的次數(n),然後執行隸屬於for的語句n次。
基本構造是
for 元素 in 序列: statement
舉例來說,我們編輯一個叫forDemo.py的文件
for a in [3,4.4,'life']: print a
這個循環就是每次從表[3,4.4,’life’] 中取出一個元素(回憶:表是一種序列),然後將這個元素賦值給a,之後執行隸屬於for的操作(print)。
介紹一個新的Python函數range(),
來幫助你建立表。
idx = range(5) print idx
可以看到idx是[0,1,2,3,4]
這個函數的功能是新建一個表。這個表的元素都是整數,從0開始,下一個元素比前一個大1, 直到函數中所寫的上限 (不包括該上限本身)
(關於range(),
還有豐富用法,有興趣可以查閱, Python 3
中, range()
用法有變化,見評論區)
舉例:
for a in range(10): print a**2
2、while循環
while的用法是
while 條件: statement
while會不停地循環執行隸屬於它的語句,直到條件為假(False)
舉例:
while i < 10: print i i = i + 1
3、中斷循環
continue :
在循環的某一次執行中,如果遇到continue
, 那麼跳過這一次執行,進行下一次的操作
break :
停止執行整個循環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continue print i
當循環執行到i = 2
的時候,if條件成立,觸發continue
, 跳過本次執行(不執行print
),繼續進行下一次執行(i = 3
)。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break print i
當循環執行到i = 2
的時候,if條件成立,觸發break, 整個循環停止。
二、循環設計
1、range()
在Python中,for
循環後的in跟隨一個序列的話,循環每次使用的序列元素,而不是序列的下標。
之前我們已經使用過range()
來控制for
循環。現在,我們繼續開發range
的功能,以實現下標對循環的控制:
S = 'abcdefghijk' for i in range(0,len(S),2): print S[i]
在該例子中,我們利用len()
函數和range()
函數,用i作為S序列的下標來控制循環。在range
函數中,分別定義上限,下限和每次循環的步長。這就和C語言中的for
循環相類似瞭。
2、enumerate()
利用enumerate()
函數,可以在每次循環中同時得到下標和元素:
S = 'abcdefghijk' for (index,char) in enumerate(S): print index print char
實際上,enumerate
()在每次循環中,返回的是一個包含兩個元素的定值表(tuple
),兩個元素分別賦予index
和char
3、zip()
如果你多個等長的序列,然後想要每次循環時從各個序列分別取出一個元素,可以利用zip()方便地實現:
ta = [1,2,3] tb = [9,8,7] tc = ['a','b','c'] for (a,b,c) in zip(ta,tb,tc): print(a,b,c)
每次循環時,從各個序列分別從左到右取出一個元素,合並成一個tuple,然後tuple的元素賦予給a,b,c
zip()函數的功能,就是從多個列表中,依次各取出一個元素。每次取出的(來自不同列表的)元素合成一個元組,合並成的元組放入zip()返回的列表中。zip()函數起到瞭聚合列表的功能。
我們可以分解聚合後的列表,如下:
ta = [1,2,3] tb = [9,8,7] # cluster zipped = zip(ta,tb) print(zipped) # decompose na, nb = zip(*zipped) print(na, nb)
三、循環對象
這一講的主要目的是為瞭大傢在讀Python程序的時候對循環對象有一個基本概念。
循環對象的並不是隨著Python
的誕生就存在的,但它的發展迅速,特別是Python 3x
的時代,循環對象正在成為循環的標準形式。
1、什麼是循環對象
循環對象是這樣一個對象,它包含有一個next()
方法(__next__()
方法,在python 3x
中),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進行到下一個結果,而在結束一系列結果之後,舉出StopIteration
錯誤。
當一個循環結構(比如for)調用循環對象時,它就會每次循環的時候調用next()
方法,直到StopIteration
出現,for
循環接收到,就知道循環已經結束,停止調用next()。
假設我們有一個test.txt的文件:
1234 abcd efg
我們運行一下python命令行:
>>>f = open('test.txt') >>>f.next() >>>f.next() ...
不斷輸入f.next(),直到最後出現StopIteration
open()返回的實際上是一個循環對象,
包含有next()方法。而該next()方法每次返回的就是新的一行的內容,到達文件結尾時舉出StopIteration。這樣,我們相當於手工進行瞭循環。
自動進行的話,就如下:
for line in open('test.txt'): print line
在這裡,for結構自動調用next()方法,將該方法的返回值賦予給line。循環知道出現StopIteration的時候結束。
相對於序列,用循環對象的好處在於:不用在循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生成好要使用的元素。所使用的元素可以在循環過程中逐次生成。這樣,節省瞭空間,提高瞭效率,編程更靈活。
2、迭代器
從技術上來說,循環對象和for循環調用之間還有一個中間層,就是要將循環對象轉換成迭代器(iterator)。
這一轉換是通過使用iter()函數實現的。但從邏輯層面上,常常可以忽略這一層,所以循環對象和迭代器常常相互指代對方。
3、生成器
生成器(generator)的主要目的是構成一個用戶自定義的循環對象。
生成器的編寫方法和函數定義類似,隻是在return
的地方改為yield
。生成器中可以有多個yield
。當生成器遇到一個yield
時,會暫停運行生成器,返回yield
後面的值。當再次調用生成器的時候,會從剛才暫停的地方繼續運行,直到下一個yield
。生成器自身又構成一個循環器,每次循環使用一個yield
返回的值。
下面是一個生成器:
def gen(): a = 100 yield a a = a*8 yield a yield 1000
該生成器共有三個yield
, 如果用作循環器時,會進行三次循環。
for i in gen(): print i
再考慮如下一個生成器:
def gen(): for i in range(4): yield i
它又可以寫成生成器表達式(Generator Expression):
G = (x for x in range(4))
生成器表達式是生成器的一種簡便的編寫方式。讀者可進一步查閱。
4、表推導
表推導(list comprehension)
是快速生成表的方法。它的語法簡單,很有實用價值。
假設我們生成表L:
L = [] for x in range(10): L.append(x**2)
以上產生瞭表L,但實際上有快捷的寫法,也就是表推導
的方式:
L = [x**2 for x in range(10)]
這與生成器表達式類似,隻不過用的是中括號
。
(表推導的機制實際上是利用循環對象,有興趣可以查閱。)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 循環函數詳細介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 循環函數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Python高級特性之切片迭代列表生成式及生成器詳解
- Python中迭代器與生成器的用法
- 正確理解python迭代器與生成器
- Python enumerate()計數器簡化循環
- Python淺析生成器generator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