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形結構數據庫表Schema設計的兩種方案

前言

程序設計過程中,我們常常用樹形結構來表征某些數據的關聯關系,如企業上下級部門、欄目結構、商品分類等等,通常而言,這些樹狀結構需要借助於數據庫完成持久化。然而目前的各種基於關系的數據庫,都是以二維表的形式記錄存儲數據信息,因此是不能直接將Tree存入DBMS,設計合適的Schema及其對應的CRUD算法是實現關系型數據庫中存儲樹形結構的關鍵。

理想中樹形結構應該具備如下特征:數據存儲冗餘度小、直觀性強;檢索遍歷過程簡單高效;節點增刪改查CRUD操作高效。無意中在網上搜索到一種很巧妙的設計,原文是英文,看過後感覺有點意思,於是便整理瞭一下。本文將介紹兩種樹形結構的Schema設計方案:一種是直觀而簡單的設計思路,另一種是基於左右值編碼的改進方案。

一、基本數據

本文列舉瞭一個食品族譜的例子進行講解,通過類別、顏色和品種組織食品,樹形結構圖如下:

二、繼承關系驅動的Schema設計

對樹形結構最直觀的分析莫過於節點之間的繼承關系上,通過顯示地描述某一節點的父節點,從而能夠建立二維的關系表,則這種方案的Tree表結構通常設計為:{Node_id,Parent_id},上述數據可以描述為如下圖所示:

這種方案的優點很明顯:設計和實現自然而然,非常直觀和方便。缺點當然也是非常的突出:由於直接地記錄瞭節點之間的繼承關系,因此對Tree的任何CRUD操作都將是低效的,這主要歸根於頻繁的“遞歸”操作,遞歸過程不斷地訪問數據庫,每次數據庫IO都會有時間開銷。當然,這種方案並非沒有用武之地,在Tree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於緩存機制來做優化,將Tree的信息載入內存進行處理,避免直接對數據庫IO操作的性能開銷。

三、基於左右值編碼的Schema設計

在基於數據庫的一般應用中,查詢的需求總要大於刪除和修改。為瞭避免對於樹形結構查詢時的“遞歸”過程,基於Tree的前序遍歷設計一種全新的無遞歸查詢、無限分組的左右值編碼方案,來保存該樹的數據。

第一次看見這種表結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左值(Lft)和右值(Rgt)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而且這種表設計似乎並沒有保存父子節點的繼承關系。但當你用手指指著表中的數字從1數到18,你應該會發現點什麼吧。對,你手指移動的順序就是對這棵樹進行前序遍歷的順序,如下圖所示。當我們從根節點Food左側開始,標記為1,並沿前序遍歷的方向,依次在遍歷的路徑上標註數字,最後我們回到瞭根節點Food,並在右邊寫上瞭18。

第一次看見這種表結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左值(Lft)和右值(Rgt)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而且這種表設計似乎並沒有保存父子節點的繼承關系。但當你用手指指著表中的數字從1數到18,你應該會發現點什麼吧。對,你手指移動的順序就是對這棵樹進行前序遍歷的順序,如下圖所示。當我們從根節點Food左側開始,標記為1,並沿前序遍歷的方向,依次在遍歷的路徑上標註數字,最後我們回到瞭根節點Food,並在右邊寫上瞭18。

依據此設計,我們可以推斷出所有左值大於2,並且右值小於11的節點都是Fruit的後續節點,整棵樹的結構通過左值和右值存儲瞭下來。然而,這還不夠,我們的目的是能夠對樹進行CRUD操作,即需要構造出與之配套的相關算法。

四、樹形結構CRUD算法

(1)獲取某節點的子孫節點

隻需要一條SQL語句,即可返回該節點子孫節點的前序遍歷列表,以Fruit為例:SELECT* FROM Tree WHERE Lft BETWEEN 2 AND 11 ORDER BY Lft ASC。查詢結果如下所示:

那麼某個節點到底有多少的子孫節點呢?通過該節點的左、右值我們可以將其子孫節點圈進來,則子孫總數 = (右值 – 左值– 1) / 2,以Fruit為例,其子孫總數為:(11 –2 – 1) / 2 = 4。同時,為瞭更為直觀地展現樹形結構,我們需要知道節點在樹中所處的層次,通過左、右值的SQL查詢即可實現,以Fruit為例:SELECTCOUNT(*) FROM Tree WHERE Lft <= 2 AND Rgt >=11。為瞭方便描述,我們可以為Tree建立一個視圖,添加一個層次數列,該列數值可以寫一個自定義函數來計算,函數定義如下:

CREATE FUNCTION dbo.CountLayer
(
    @node_id int
)
RETURNS int
AS
begin
	declare @result int
	set @result = 0
	declare @lft int
	declare @rgt int
	if exists(select Node_id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begin
		select @lft = Lft, @rgt = Rgt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select @result = count(*) from Tree where Lft <= @lft and Rgt >= @rgt
	end
	return @result
end
GO

基於層次計算函數,我們創建一個視圖,添加瞭新的記錄節點層次的數列:

CREATE VIEW dbo.TreeView
AS
SELECT Node_id, Name, Lft, Rgt, dbo.CountLayer(Node_id) AS Layer FROM dbo.Tree ORDER BY Lft
GO

創建存儲過程,用於計算給定節點的所有子孫節點及相應的層次:

CREATE PROCEDURE [dbo].[GetChildrenNodeList]
(
	@node_id int
)
AS
declare @lft int
declare @rgt int
if exists(select Node_id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begin
		select @lft = Lft, @rgt = Rgt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select * from TreeView where Lft between @lft and @rgt order by Lft ASC
	end
GO

現在,我們使用上面的存儲過程來計算節點Fruit所有子孫節點及對應層次,查詢結果如下:

從上面的實現中,我們可以看出采用左右值編碼的設計方案,在進行樹的查詢遍歷時,隻需要進行2次數據庫查詢,消除瞭遞歸,再加上查詢條件都是數字的比較,查詢的效率是極高的,隨著樹規模的不斷擴大,基於左右值編碼的設計方案將比傳統的遞歸方案查詢效率提高更多。當然,前面我們隻給出瞭一個簡單的獲取節點子孫的算法,真正地使用這棵樹我們需要實現插入、刪除同層平移節點等功能。

 (2)獲取某節點的族譜路徑

    假定我們要獲得某節點的族譜路徑,則根據左、右值分析隻需要一條SQL語句即可完成,以Fruit為例:SELECT* FROM Tree WHERE Lft < 2 AND Rgt > 11 ORDER BY Lft ASC ,相對完整的存儲過程:

CREATE PROCEDURE [dbo].[GetParentNodePath]
(
	@node_id int
)
AS
declare @lft int
declare @rgt int
if exists(select Node_id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begin
		select @lft = Lft, @rgt = Rgt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select * from TreeView where Lft < @lft and Rgt > @rgt order by Lft ASC
	end
GO

(3)為某節點添加子孫節點

    假定我們要在節點“Red”下添加一個新的子節點“Apple”,該樹將變成如下圖所示,其中紅色節點為新增節點。

仔細觀察圖中節點左右值變化,相信大傢都應該能夠推斷出如何寫SQL腳本瞭吧。我們可以給出相對完整的插入子節點的存儲過程:

CREATE PROCEDURE [dbo].[AddSubNode]
(
	@node_id int,
	@node_name varchar(50)
)
AS
declare @rgt int
if exists(select Node_id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begin
		SET XACT_ABORT ON
		BEGIN TRANSCTION
		select @rgt = Rgt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update Tree set Rgt = Rgt + 2 where Rgt >= @rgt
		update Tree set Lft = Lft + 2 where Lft >= @rgt
		insert into Tree(Name, Lft, Rgt) values(@node_name, @rgt, @rgt + 1)
		COMMIT TRANSACTION
		SET XACT_ABORT OFF
	end
GO

(4)刪除某節點

    如果我們想要刪除某個節點,會同時刪除該節點的所有子孫節點,而這些被刪除的節點的個數為:(被刪除節點的右值 – 被刪除節點的左值+ 1) / 2,而剩下的節點左、右值在大於被刪除節點左、右值的情況下會進行調整。來看看樹會發生什麼變化,以Beef為例,刪除效果如下圖所示。

則我們可以構造出相應的存儲過程:

CREATE PROCEDURE [dbo].[DelNode]
(
	@node_id int
)
AS
declare @lft int
declare @rgt int
if exists(select Node_id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begin
		SET XACT_ABORT ON
		BEGIN TRANSCTION
			select @lft = Lft, @rgt = Rgt from Tree where Node_id = @node_id
			delete from Tree where Lft >= @lft and Rgt <= @rgt
			update Tree set Lft = Lft – (@rgt - @lft + 1) where Lft > @lft
			update Tree set Rgt = Rgt – (@rgt - @lft + 1) where Rgt > @rgt
			COMMIT TRANSACTION
		SET XACT_ABORT OFF
	end
GO

五、總結

我們可以對這種通過左右值編碼實現無限分組的樹形結構Schema設計方案做一個總結:

    (1)優點:在消除瞭遞歸操作的前提下實現瞭無限分組,而且查詢條件是基於整形數字的比較,效率很高。

    (2)缺點:節點的添加、刪除及修改代價較大,將會涉及到表中多方面數據的改動。

當然,本文隻給出瞭幾種比較常見的CRUD算法的實現,我們同樣可以自己添加諸如同層節點平移、節點下移、節點上移等操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動手編碼實現一下,這裡不在列舉瞭。值得註意的是,實現這些算法可能會比較麻煩,會涉及到很多條update語句的順序執行,如果順序調度考慮不周詳,出現Bug的話將會對整個樹形結構表產生驚人的破壞。因此,在對樹形結構進行大規模修改的時候,可以采用臨時表做中介,以降低代碼的復雜度,同時,強烈推薦在做修改之前對表進行完整備份,以備不時之需。在以查詢為主的絕大多數基於數據庫的應用系統中,該方案相比傳統的由父子繼承關系構建的數據庫Schema更為適用。

到此這篇關於樹形結構數據庫表Schema設計方案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樹形結構數據庫表Schema設計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參考文獻:《Storing Hierarchical Data in a Database Articl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