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Promise的介紹及基本用法
Promise是ES6引入的異步編程的新解決方案。語法止Promise是-一個構造函數,
用來封裝異步操作並可以獲取其成功或失敗的結果。
- Promise 構造函數: Promise (excutor) {}
- Promise.prototype.then 方法
- Promise.prototype.catch 方法
Promise的基本使用
實例化Promise
new Promise()
在實例化的時候接受一個參數, 這個參數是一個函數。
這個函數有兩個形參,resolve 和 reject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 裡面用於處理異步操作 })
我們在這裡使用定時器來模擬異步操作
promise有三種狀態,分別是:進行中、成功、失敗。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 這是一個異步操作 setTimeout(() => { // 這裡模擬獲取數據 var data = '獲取的數據' // 在得到數據之後我們可以調用resolve和reject方法來改變promise對象的狀態 resolve(data) // resolve可以將promise對象的狀態改為成功,reject()可以promise將對象狀態改為失敗 }, 1000); })
promise的then方法
當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成功或者失敗時可以調用then方法
then方法接受兩個參數,而且兩個參數都是函數類型的值
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成功時,會調用then方法的第一個參數
也是就說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失敗時,會調用then方法的第二個參數
第二個參數時可選的,如果不需要捕獲失敗可以省略
參數分別有一個形參,成功的函數叫value, 失敗的err
promise.then(value => { // 當異步函數裡面調用瞭resolve(data),也是就說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成功時,會調用then方法的第一個參數 console.log(value); // 'hello world' value就是resolve()方法傳遞過來的數據 }, err => { // 當異步函數裡面調用瞭reject(data),也是就說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失敗時,會調用then方法的第二個參數 console.log(err); // err就是reject()方法傳遞過來的數據 })
調用then方法then方法的返回結果是Promise 對象,對象狀態由回調函數的執行結果決定
如果回調函數中返回的結果是非promise類型的屬性,狀態為成功,返回值為對象的成功的值
let data = promise.then((val) => { // console.log(val.result); // 返回非Promise的情況 // return val.result // 返回Promise的情況 return new Promise( (resolve, reject) => { // resolve('ok') reject('err') }) }, err => { console.log(err); }) // 返回非Promise的情況 狀態為成功,返回值為對象的成功的值 // 返回結果是Promise 對象,對象狀態由回調函數的執行結果決定 // 拋出錯誤,狀態為失敗 console.log(data);
所以then可以鏈式調用使用方法可參見下面promise應用示例。
promise的catch方法
promise的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的別名,用於指定發生錯誤時的回調
Promise對象的狀態為resolve,就會調用then方法的指定回調函數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ok') }) promise.then(val => { console.log(val); // ok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如果promise的狀態為rejected就會調用catch方法的回調函數來處理這個問題。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err') }) promise.then(val => { console.log(val);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如果then方法在運行中出現錯誤也會被catch方法捕獲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err') }) promise.then(val => { console.log('ok'); // ok throw '出錯瞭!!' // then裡面拋出的錯誤會繼續被catch捕獲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出錯瞭!! })
promise對象的錯誤具有冒泡的性質,會一直向後傳遞,直到被捕獲為止。也就是說,錯誤總是會被下一個catch捕獲。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ok') }) promise.then(val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err') }) }) .then(val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ject('err') }) }) .catch(err => { // 以上產生的錯誤都可以被catch捕獲到 console.log(err); // err })
一般來說,不要在then方法中定義rejected狀態回調函數(即then的第二個參數),而應總是使用catch方法。
promise應用
promise讀取文件,多個文件連續調用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用到瞭Node.js的文件模塊
// 讀取文件信息 const fs = require('fs')
在下面代碼中我們使用瞭promise包裝瞭異步函數
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文件讀取操作
// 讀取文件信息 const fs = require('fs') // 如果讀取失敗err就是一個錯誤對象,讀取成功data就是數據 fs.readFile('./01.txt', (err, data) => { // 判斷是否出現錯誤,如果讀取錯誤就打印錯誤對象。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我們如果想在讀取成功之後繼續讀取文件,就需要在回調函數中繼續使用fs.readFile…去讀取文件,嵌套層次一多,這樣一來就會形成回調地獄。
接下來我們使用Promise的方式來讀取文件
// 讀取文件信息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s.readFile('./01.txt', (err, data) => { if (err) return reject(err) resolve(data) }) }) promise.then(val => { console.log(val.toString()); // 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s.readFile('./02.txt', (err, data) => { if (err) return reject(err) resolve(data) }) }) }, err => { console.log(err); }) // 上一個then裡面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對象,我們可以繼續.then .then(val => { console.log(val.toString());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s.readFile('./03.txt', (err, data) => { if (err) return reject(err) resolve(data) }) }) }, err => { console.log(err); }) .then(val => { console.log(val.toString()); }, err => { console.log(err); })
promise封裝ajax請求
封裝瞭ajax請求,使用then獲取結果,讓代碼看起來更加簡潔,解決瞭回調地獄的問題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創建對象 cons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初始化 xhr.open("GET", 'https://api.apiopen.top/getSongPoetry?page=1&count=20') // 發送 xhr.send() // 綁定事件處理響應結果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 判斷 // 進入最後一個階段,所有的響應體都回來瞭 if (xhr.readyState === 4) { // 判斷響應碼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0) { // 表示成功 // console.log(JSON.parse(xhr.response)); resolve(JSON.parse(xhr.response)) } else { reject(xhr.status) } } } }) // 指定回調 promise.then((val) => { console.log(val); }, err => { console.log(err); })
到此這篇關於淺析Promise的介紹及基本用法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romise使用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徹底搞懂 javascript的Promise
- JavaScript詳解使用Promise處理回調地獄與async await修飾符
- vue中Promise的使用方法詳情
- ES6中async函數與await表達式的基本用法舉例
- 面試手寫實現Promise.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