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對象編程之類的概念
1、面向對象基本概念
1.1 萬物皆對象
Python
語言的中所有數據類型都是對象、函數是對象、模塊是對象Python
所有類都是繼承最基礎的類object
Python
語言中的數據類型的操作功能都是類方法的體現
1.2 面向對象編程
面向對象編程又叫OOP
(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
OOP:面向對象編程,一種編程思想,重點在於高抽象的復用代碼
OOP
把對象當做程序的基本單元,對象包含數據和操作數據的函數OOP
本質是把問題解決抽象為以對象為中心的計算機程序OOP
在較大規模或復雜項目中十分有用,OOP可以提高協作產量OOP
最主要的價值在於代碼復用OOP
僅僅是一個編程方式,並非解決問題的高級方法
面向過程與面向對象的區別
面向過程以解決問題的過程步驟為核心編寫程序的方式,面向對象以問題對象構建和應用為核心編寫程序的方式,所有能用OOP
解決的問題,面向過程都能解決。
1.3 面向對象的特征
封裝(Encapsulation
) :屬性和方法的抽象,用數據和操作數據的方法來形成對象邏輯
方法的抽象:對類的屬性(變量)進行定義、隔離和保護
- 對象的抽象:對類的方法(函數)進行定義、隔離和保護
- 目標是形成一個類對外可操作屬性和方法的接口
繼承:代碼復用的高級抽象,用對象之間的繼承關系來形成代碼復用
繼承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精髓之一
- 實現瞭以類為單位的高抽象級別的代碼復用
- 繼承是新定義類能夠幾乎完全使用原有類屬性與方法的過程
多態:方法靈活性的抽象,讓對象的操作更加靈活、更多復用代碼
參數類型的多態:一個方法能夠處理多個類型的能力
- 參數形式的多態:一個方法能夠接受多個參數的能力
- 多態是
OOP
的一個傳統概念,Python
天然支持多態,不需要特殊語法
2、Python面向對象的術語
類(Class
)和對象(Object
)
- 類:邏輯抽象和產生對象的模板,一組變量和函數的特定編排
- 對象:具體表達數據及操作的實體,相當於程序中的“變量”。包括:類對象、實例對象
類定義完成後,默認生成一個類對象,每個類唯一對應一個類對象,用於存儲這個累的基本信息 類對象是type的實例,表達為type
類型;
- 實例對象(
Instance Object
):Python
類實例後產生的對象,簡稱:對象 - 類對象全局隻有一個,實例對象可以生成多個
屬性:存儲數據的“變量”(就是定義在類中的變量),用來描述類的一些特性參數。包括:類屬性、實例屬性
- 類屬性(
Class Attribute
):類對象的屬性,由所有實例對象共享;類內定義,在__init__函數外面。一般是類所共有的屬性定義為類屬性。 - 實例屬性(
Instance Attribute
):實例對象的屬性,一般在類中的函數中定義,實例屬性可能為某個實例獨有。
方法:操作數據的“方法”(就是定義在類中的變量),用來給出類的操作功能。包括:類方法、實例方法、自由方法、靜態方法、保留方法
- 類方法(
Class Method
):類對象的方法,由所有實例對象共享 - 實例方法(
Instance Method
):實例對象的方法,由各實例對象獨享,最常用的形式、 - 自由方法(
Namespace Method
):類中的一個普通函數,由類所在命名空間管理,類對象獨享 - 靜態方法(
Static Method
):類中的一個普通函數,由對象和實例對象共享 - 保留方法(
Reserved Method
):有雙下劃線喀什和結束的方法,保留使用。
實例化:從類到對象的過程,所有“對象”都源於某個“類”
3、Python類的構建
3.1 類的基本構建
在Python
中,使用class
關鍵字加上類名來定義類,通過縮進我們可以確定類的代碼塊,就如同定義函數那樣。語法結構
class <類名>: [類描述“documentation string”] <語句塊>
因為
Python
是腳本語言,定義類不限制位置,可以包含在分支或其他從屬語句塊中,執行是存在即可
- 類名:可以是任何有效的標識符,一般首字母大寫
- 類描述:在類定義後首行,以獨立的字符串形式定義;定義後通過
<類名>.__doc__
來訪問
示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這是一個測試的類""" print("Hello Class Object") print(TestClass.__doc__) print(type(TestClass)) ''' ----輸出結果---- Hello Class Object 這是一個測試的類 <class 'type'> '''
類對象直接包含的語句會被執行,所有,定義類盡量不在類中直接包含語句
實例對象:實例對象是Python
類最常用的方式
創建實例對象語法結構
<對象名> = <類名>([參數])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print("一碗周") tt = TestClass() print(type(tt)) ''' ----輸出結果---- 一碗周 <class '__main__.TestClass'> '''
3.2 類的構造函數
概念:
- 類的構造函數用於從類創建實例對象的過程
- 類的構造函數為實例對象創建提供瞭參數輸入方式
- 類的構造函數為實例屬性的定義和賦值提供瞭支持
Python中使用預定義的__init__()作為構造函數
語法結構:
class ClassName: def __init__(self,[參數1], [參數2], ...[參數n]): <語句塊> ...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int(name) text1 = TestClass("張三") # 張三 text2 = TestClass("李四") # 李四
通過構造函數__init__
可以為Python
提供參數
**__init__()**
的使用說明
參數:第一個參數約定是self,表示類實例自身,其他參數是實例參數(self
是內部使用的,默認保留,其他用戶輸入的參數放到self後面)
函數名:Python
解釋器內部定義,由雙下劃線 (__)
開始和結束
返回值:構造函數沒有返回值,或返回為None
,否則產生TypeError
異常
**self
**在類定義內部代表類的實例
slef
是Python
面向對象中約定的一個類參數self
代表類的實例,在類內部,self
用於組合訪問實例相關的屬性和方法- 相比,類名代表類對象本身
3.3 類的屬性
屬性是類內部定義的變量,語法結構如下:
class ClassName: <類屬性名> = <類屬性初值> def __init__(self,[參數1], [參數2], ...[參數n]): self.<實例屬性名> = <實例屬性初值> ...
- 訪問類屬性:<類名>.<類屬性>或者<對象名>.<類屬性>
- 訪問實例屬性:<對象名>.<實例屬性>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count = 0 # 類屬性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 實例屬性 self.age = name TestClass.count += 1 # 實例化一次 count+1 students1 = TestClass("張三", "18") students2 = TestClass("李四", "19") print("總數:", TestClass.count) # 總數: 2 print(students1.name, students2.name) # 張三 李四
3.4 類的方法
(1)實例方法:實例方法是類內部定義的函數,與實例對象無關,語法結構
class ClassName: def <方法名>(self, <參數列表>): ...
<方法名>(<參數列表>)的方式使用實例方法的定義第一個參數是self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def __init__(self, number): self.number = number def sum_number(self): # 實例方法 sum_num = 0 for i in range(self.number + 1): # 因為循環不會到最後一個數字 sum_num += i return sum_num number1 = TestClass(100) number2 = TestClass(10) print(number1.sum_number()) # 5050 print(number2.sum_number()) # 55
(2)類方法:類方法是與類對象相關的函數,有所有實例對象共享,語法結構↓
class ClassName: @classmethod def <方法名>(cls, <參數列表>): ...
<方法名>(<參數列表>)或者<類名>.<方法名>(<參數列表>)的方式使用,類方法至少包含一個參數,表示類對象,建議用@classmethod
是裝飾器,類方法定義所必須
類方法隻能操作類屬性和其他類方法,不能操作實例屬性和實例方法。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sum_num = 0 def __init__(self, number): self.number = number def sum_number(self): for i in range(self.number + 1): # 因為循環不會到最後一個數字 TestClass.sum_num += i return TestClass.sum_num @classmethod def test(cls): # 類方法 test_value = TestClass.sum_num * 2 return test_value value1 = TestClass(100) print(value1.sum_number()) # 5050 print(value1.test()) # 10100
(3)自有方法:自有方法是定義在類名空間中的普通函數,語法格式如下:
class ClassName: def <方法名>(<參數列表>): ...
.<方法名>(<參數列表>)
的方式使用,<類名>表示命名空間。自有方法不需要self
或cls
這類參數,可以沒有參數。自有方法隻能操作類屬性和類方法,不能操作實例屬性和實例方法。自由方法的使用隻能使用<類名>
嚴格的說自由方法不是一個方法,隻是一個定義在類中的函數
實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sum_num = 0 def __init__(self, number): self.number = number def sum_number(self): for i in range(self.number + 1): # 因為循環不會到最後一個數字 TestClass.sum_num += i return TestClass.sum_num def test(): # 自由方法 test_value = TestClass.sum_num * 2 return test_value def test_out(): # 等於上面的那個自由方法 test_out_value = TestClass.sum_num * 2 return test_out_value value = TestClass(100) print(value.sum_number()) # 5050 print(TestClass.test()) # 10100 print(test_out()) # 10100
定義來類中的自由方法也可以定義到外面
(4)靜態方法:定義在類中的普通函數,能夠被所有實例對象共享
class ClassName: @staticmethod def <方法名>(<參數列表>): ...
.<方法名>(<參數列表>)或者<類名>.<方法名>(<參數列表>)
的方式使用靜態方法也可以沒有參數,可以理解為可以使用對象名調用的自有方法。 @staticmethod
是裝飾器,靜態方法定義所必需的,靜態方法同自由方法一樣,隻能操作類屬性和類方法,不能操作實例屬性和實例方法,不同的是可以通過<類名>或<對象名>。
示例代碼
class TestClass: sum_num = 0 def __init__(self, number): self.number = number def sum_number(self): for i in range(self.number + 1): # 因為循環不會到最後一個數字 TestClass.sum_num += i return TestClass.sum_num @staticmethod # 靜態方法裝飾器 def test(): test_value = TestClass.sum_num * 2 return test_value value = TestClass(100) print(value.sum_number()) # 5050 print(TestClass.test()) # 10100 print(value.test()) # 10100
(5)保留方法:有雙下劃線喀什和結束的方法,保留使用。語法結構↓
class ClassName: def <保留方法名>(<參數列表>): ...
保留方法一般都對應類的某種操作,在使用操作符的時候調用是Python
解釋器中保留的方法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面向對象編程之類的概念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面向對象編程之類的概念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