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試題之HashMap 的 hash 方法原理是什麼

Warning:這是《Java 程序員進階之路》專欄的第 55 篇。

回來後小二找到瞭我,於是我就寫下瞭這篇文章丟給他,並嚴厲地告訴他:再搞不懂就別來找我。聽到這句話,心頭一陣酸,小二繃不住差點要哭 😭。

PS:本文 GitHub 上已同步,有 GitHub 賬號的小夥伴,記得看完後給二哥安排一波 star 呀!沖一波 GitHub 的 trending 榜單,求求各位瞭。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itwanger/toBeBetterJavaer

來看一下 hash 方法的源碼(JDK 8 中的 HashMap):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這段代碼究竟是用來幹嘛的呢?

我們都知道,key.hashCode() 是用來獲取鍵位的哈希值的,理論上,哈希值是一個 int 類型,范圍從-2147483648 到 2147483648。前後加起來大概 40 億的映射空間,隻要哈希值映射得比較均勻松散,一般是不會出現哈希碰撞的。

但問題是一個 40 億長度的數組,內存是放不下的。HashMap 擴容之前的數組初始大小隻有 16,所以這個哈希值是不能直接拿來用的,用之前要和數組的長度做取模運算,用得到的餘數來訪問數組下標才行。

取模運算有兩處。

取模運算(“Modulo Operation”)和取餘運算(“Remainder Operation ”)兩個概念有重疊的部分但又不完全一致。主要的區別在於對負整數進行除法運算時操作不同。取模主要是用於計算機術語中,取餘則更多是數學概念。

一處是往 HashMap 中 put 的時候(putVal 方法中):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HashMap.Node<K,V>[] tab; HashMap.Node<K,V> p; int n, i;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一處是從 HashMap 中 get 的時候(getNode 方法中):

final Node<K,V> 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K k;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

其中的 (n - 1) & hash 正是取模運算,就是把哈希值和(數組長度-1)做瞭一個“與”運算。

可能大傢在疑惑:取模運算難道不該用 % 嗎?為什麼要用 & 呢?

這是因為 & 運算比 % 更加高效,並且當 b 為 2 的 n 次方時,存在下面這樣一個公式。

a % b = a & (b-1)

用 2 n 2^n 2n 替換下 b 就是:

image.png

我們來驗證一下,假如 a = 14,b = 8,也就是 2 3 2^3 23,n=3。

14%8,14 的二進制為 1110,8 的二進制 1000,8-1 = 7 的二進制為 0111,1110&0111=0110,也就是 0* 2 0 2^0 20+1* 2 1 2^1 21+1* 2 2 2^2 22+0* 2 3 2^3 23=0+2+4+0=6,14%8 剛好也等於 6。

這也正好解釋瞭為什麼 HashMap 的數組長度要取 2 的整次方。

因為(數組長度-1)正好相當於一個“低位掩碼”——這個掩碼的低位最好全是 1,這樣 & 操作才有意義,否則結果就肯定是 0,那麼 & 操作就沒有意義瞭。

a&b 操作的結果是:a、b 中對應位同時為 1,則對應結果位為 1,否則為 0

2 的整次冪剛好是偶數,偶數-1 是奇數,奇數的二進制最後一位是 1,保證瞭 hash &(length-1) 的最後一位可能為 0,也可能為 1(這取決於 h 的值),即 & 運算後的結果可能為偶數,也可能為奇數,這樣便可以保證哈希值的均勻性。

& 操作的結果就是將哈希值的高位全部歸零,隻保留低位值,用來做數組下標訪問。

假設某哈希值為 10100101 11000100 00100101,用它來做取模運算,我們來看一下結果。HashMap 的初始長度為 16(內部是數組),16-1=15,二進制是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高位用 0 來補齊):

10100101 11000100 0010010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1

因為 15 的高位全部是 0,所以 & 運算後的高位結果肯定是 0,隻剩下 4 個低位 0101,也就是十進制的 5,也就是將哈希值為 10100101 11000100 00100101 的鍵放在數組的第 5 位。

明白瞭取模運算後,我們再來看 put 方法的源碼: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以及 get 方法的源碼: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HashMap.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它們在調用 putVal 和 getNode 之前,都會先調用 hash 方法: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那為什麼取模運算之前要調用 hash 方法呢?

看下面這個圖。

某哈希值為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1110 1010,將它右移 16 位(h >>> 16),剛好是 00000000 00000000 11111111 11111111,再進行異或操作(h ^ (h >>> 16)),結果是 11111111 11111111 00001111 00010101

異或(^)運算是基於二進制的位運算,采用符號 XOR 或者^來表示,運算規則是:如果是同值取 0、異值取 1

由於混合瞭原來哈希值的高位和低位,所以低位的隨機性加大瞭(摻雜瞭部分高位的特征,高位的信息也得到瞭保留)。

結果再與數組長度-1(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做取模運算,得到的下標就是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1,也就是 5。

還記得之前我們假設的某哈希值 10100101 11000100 00100101 嗎?在沒有調用 hash 方法之前,與 15 做取模運算後的結果也是 5,我們不妨來看看調用 hash 之後的取模運算結果是多少。

某哈希值 00000000 10100101 11000100 00100101(補齊 32 位),將它右移 16 位(h >>> 16),剛好是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0100101,再進行異或操作(h ^ (h >>> 16)),結果是 00000000 10100101 00111011 10000000

結果再與數組長度-1(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1111)做取模運算,得到的下標就是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也就是 0。

綜上所述,hash 方法是用來做哈希值優化的,把哈希值右移 16 位,也就正好是自己長度的一半,之後與原哈希值做異或運算,這樣就混合瞭原哈希值中的高位和低位,增大瞭隨機性。

說白瞭,hash 方法就是為瞭增加隨機性,讓數據元素更加均衡的分佈,減少碰撞。

到此這篇關於Java面試題之HashMap 的 hash 方法原理是什麼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Java HashMap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