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中PC端微信小程序包解密的處理思路
原來發佈在掘金,搬過來好瞭。
微信小程序在PC端是加密存儲的,如果直接打開是看不到什麼有用的信息的,需要經過解密才可以看到包內具體的內容。本文使用nodejs實現解密算法,主要涉及到crypto, commander, chalk三個包的使用。
小程序的源碼在哪裡
PC端打開過的小程序會被緩存到本地微信文件的默認保存位置,可以通過微信PC端=>更多=>設置查看:
進入默認保存位置下的/WeChat Files/WeChat Files/Applet文件夾,可以看到該目錄下有一系列前綴為wx的文件(文件名其實是小程序的appid),這些就是我們打開過的小程序啦:
進入其中某個小程序的文件夾,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名字為一串數字的文件夾。點進這個文件夾, 就可以看到一個__APP__.wxapkg文件,也就是小程序對應的代碼啦:
然而,當我們打開這個文件之後卻發現是這樣的:
WTF 這能看出來個🔨。很明顯,這個文件是經過加密的,需要解密才能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
PC端小程序是怎麼被加密的
這裡參考瞭一位大佬用Go語言寫的PC端wxapkg解密代碼。整理一下的話,加密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將明文代碼在第1024字節處一分為二,前半部分使用CBC模式的AES加密,後半部分則直接進行異或。最後,將加密後的兩節拼接起來,並在最前邊寫入固定的字符串:”V1MMWX”。
所以,我們打開__APP__.wxapkg文件看到的就是加密後的代碼,如果想還原回去的話,需要從後往前逐步推回去。
解密思路
預處理
我們使用node.js去寫一個解碼的程序。根據上邊加密的流程,我們首先讀取加密文件,把前6個字節的固定字符串去除。由於AES加密和異或前後數據的位數是相同的,我們可以據此獲取到加密後的頭部1024字節和加密後的尾部部分:
const fs = require('fs').promises; ... const buf = await fs.readFile(pkgsrc); // 讀取原始Buffer const bufHead = buf.slice(6, 1024 + 6); const bufTail = buf.slice(1024 + 6);
加密後的頭部部分
為瞭得到這1024個字節的明文,我們需要知道AES加密的初始向量iv,以及一個32位的密鑰。已知16字節的初始向量iv是字符串:“the iv: 16 bytes”,我們接下來需要計算出這個由pbkdf2算法導出的32位的密鑰。
pbkdf2(Password-Based Key Derivation Function)是一個用來生成密鑰的函數,它使用一個偽隨機函數,將原文密碼和salt作為輸入,通過不斷的迭代得到密鑰。在crypto庫中,pbkdf2函數是這樣的:
const crypto = require('crypto'); ... crypto.pbkdf2(password, salt, iterations, keylen, digest, callback)
其中參數分別是:原文密碼、鹽值、迭代次數、密鑰長度、散列算法、回調函數。已知salt是”saltiest”,原文密碼為微信小程序的id(也就是wx開頭的那個文件夾名),迭代次數為1000,散列算法為sha1。因此,我們可以寫出計算密鑰的代碼:
crypto.pbkdf2(wxid, salt, 1000, 32, 'sha1', (err, dk) => { if (err) { // 錯誤 } // dk即為計算得到的密鑰 })
密鑰和初始向量iv都有瞭之後,我們可以開始對密文進行解密瞭。AES加密算法是一種非對稱加密算法,它的密鑰分成公開的公鑰和隻有自己知道的私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公鑰進行加密,但是隻有持有私鑰的人解密得到明文。
小程序使用的加密算法是CBC(Cipher Block Chaining, 密碼分組鏈接)模式的AES,也就是它在加密的時候,首先把明文進行分塊,然後將每一塊與前一塊加密後的密文進行異或,再使用公鑰進行加密,得到每一塊的密文。對於第一塊明文,由於它不存在前一塊明文,因此它會與初始向量iv進行異或,再進行公鑰加密。在實現的時候,我們隻需要調用crypto提供的解密函數就可以啦。
我們知道,AES算法根據密鑰長度的不同有AES128, AES192和AES256。回顧上邊,我們的密鑰是32字節,也就是256位的,因此顯然我們應該使用的是AES256。綜上,我們可以寫出來解密的代碼:
const decipher = crypto.createDecipheriv('aes-256-cbc', dk, iv); const originalHead = Buffer.alloc(1024, decipher.update(bufHead));
其中originalHead就是我們要的前1024字節的明文啦。我們可以打印出來看看:
嗯…… 有那麼點意思瞭。
加密後的尾部部分
這一部分就很簡單啦。由於異或運算是具有自反性的,因此隻需要簡單的判斷一下小程序id的位數獲得異或的xorKey,再把它與密文進行異或,就可以得到原文瞭:
const xorKey = wxid.length < 2 ? 0x66 : wxid.charCodeAt(wxid.length - 2); const tail = []; for(let i = 0; i < bufTail.length; ++i){ tail.push(xorKey ^ bufTail[i]); } const originalTail = Buffer.from(tail);
將頭部部分的明文與尾部部分的明文進行拼接,再以二進制形式寫入文件,就可以得到最終的明文啦。
再漂亮點
根據上邊的描述,我們可以把我們整個的解密過程封裝成一個黑盒子:
commander
我們可以使用commander庫讓程序直接從命令行讀取小程序的id和密文包。commander是一個nodejs命令行界面的解決方案,可以很方便的定義自己的cli命令。比如說對於下面這一串代碼:
const program = require('commander'); ... program .command('decry <wxid> <src> [dst]') .description('解碼PC端微信小程序包') .action((wxid, src, dst) => { wxmd(wxid, src, dst); }) program.version('1.0.0') .usage("decry <wxid> <src> [dst]") .parse(process.argv);
我定義瞭一個”decry <wxid> <src> [dst]”的命令,其中尖括號代表必選參數,方括號代表可選參數。description內是關於這個命令的描述文本,action則是執行這段命令。在控制臺使用node執行代碼之後,可以看到如下界面:
於是我們就可以根據提示,輸入參數進行解密啦。commander.js的中文文檔在這裡。
chalk
為瞭讓我們的控制臺多一抹顏色,我們可以使用chalk.js來美化輸出。chalk的基本用法也比較簡單:
const chalk = require('chalk'); ... console.log(chalk.green('綠瞭'))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黑白的控制臺上填上一抹綠色,替大熊貓實現夢想: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es6的字符串標簽模板更方便的使用chalk。具體的參考chalk官方文檔吧。
源代碼
代碼發佈到github和gitee啦,可以給大傢參考一下下~
github點這裡, gitee點這裡
到此這篇關於node.js中PC端微信小程序包解密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nodejs微信小程序解密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利用Node.js創建一個密碼生成器的全步驟
- python實現微信小程序反編譯效果
- Cli Todo命令行todo工具使用演示
- Nodejs處理Json文件並將處理後的數據寫入新文件中
- 微信小程序實現用戶登錄模塊服務器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