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C++內聯函數

內聯函數的概念

inline修飾的函數叫做內聯函數,編譯時C++編譯器會在調用內聯函數的地方展開,沒有函數壓棧的開銷,內聯函數的使用可以提升程序的運行效率。

舉個例子:

在C++中我們通常定義以下函數來求兩個整數的最大值:

代碼如下: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為這麼一個小的操作定義一個函數的好處有:

  • 閱讀和理解函數 max 的調用,要比讀一條等價的條件表達式並解釋它的含義要容易得多
  • 如果需要做任何修改,修改函數要比找出並修改每一處等價表達式容易得多
  • 使用函數可以確保統一的行為,每個測試都保證以相同的方式實現
  • 函數可以重用,不必為其他應用程序重寫代碼

雖然有這麼多好處,但是寫成函數有一個潛在的缺點:調用函數比求解等價表達式要慢得多。在大多數的機器上,調用函數都要做很多工作:

- 程序需要存儲當前地址,以便調用結束後返回繼續執行
- 程序將傳入函數的參數壓棧
- 程序跳到跳到標記函數起點的內存單元,執行函數代碼
- 函數調用結束後,將棧清空,返回到之前存儲的地址繼續執行

C++中支持內聯函數,其目的是為瞭提高函數的執行效率,用關鍵字 inline 放在函數定義(註意是定義而非聲明)的前面即可將函數指定為內聯函數,內聯函數通常就是將它在程序中的每個調用點上“內聯地”展開,相當於直接copy一份函數體內代碼,在執行到的時候直接按照代碼順序執行,省去瞭許多函數調用過程,節省瞭時間。

假設我們將 max 定義為內聯函數:

代碼如下:

inline int max(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a : b; 
} 
則調用: cout<<max(a, b)<<endl;


在編譯時展開為: cout<<(a > b ? a : b)<<endl;

從而消除瞭把 max寫成函數的額外執行開銷

是不是覺得這和有些像?那為什麼不直接用宏?還要整個內聯函數

內聯函數和宏

首先,宏能夠表達的意思有限,通常是一行的表達式。其次,用宏的安全性不高,容易出錯。

假設定義宏如下:

#define MAX(a,b)  a>b?:a:b

那麼語句

res = MAX(i,j)+2;

會被預處理器擴展為

res = i > j? i:j+2;

由於+的優先級高於?,因此最終比較結果與我們期望不符。
那如果把宏修改為

#define MAX(a,b) (i &gt; j? i:j)

仍然存在問題,例如

res = MAX(i++,j)
res = (i++ < j? i++:j);  // i被+瞭兩次

同時,宏無法調試,但內聯函數可以。在程序的調試版本,內聯函數並沒有真正內聯,就像普通函數一樣實現調試,在程序的發行版本,編譯器才會實現真正內聯。

無論是《Effective C++》中的 “Prefer consts,enums,and inlines to #defines” 條款,還是《高質量程序設計指南——C++/C語言》中的“用函數內聯取代宏”,宏在C++中基本是被廢瞭。

內聯函數的特性

1、inline是一種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省瞭去調用函數的額外開銷。由於內聯函數會在調用的位置展開,所以代碼很長或者有遞歸的函數不適宜作為內聯函數。頻繁調用的小函數建議定義成內聯函數。

2、inline對於編譯器而言隻是一個建議,編譯器會自動優化,如果定義為inline的函數體內有遞歸等,編譯器優化時會忽略掉內聯。

3、inline不建議聲明和定義分離,分離會導致鏈接錯誤。因為inline被展開,就沒有函數地址瞭鏈接就會找不到。

4、關鍵字 inline 必須與函數定義體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數成為內聯,僅將 inline 放在函數聲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5 .相比於宏,有類型檢查,安全性更高,具有一般函數特性,可調試。

總結

本篇文章就到這裡瞭,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您能夠多多關註WalkonNet的更多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