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冒泡排序算法代碼詳解

今天我們來用C語言實現一下冒泡排序

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什麼叫做冒泡排序,冒泡顧名思義把質量輕的氣體(如二氧化碳一樣)浮到水面上(如可樂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冒泡排序的原理就是N個元素在一個周期中,微觀上依次進行兩兩元素的比較,小的元素就被放在前面,大的元素放在後面,以此來進行N-1個周期,來完成冒泡排序。

上文中的一個周期,即外循環,依次進行比較,即內循環。

文字看著很迷糊?沒事兒,上圖

如圖所示,兩兩元素依次進行比較,小的元素往前移動,大的元素往後移動,直至元素順序是升序的形式,即移動瞭 元素-1 個周期

圖看明白瞭,還不知道該怎麼寫代碼?這就上!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n[9] = { 3,1,6,5,9,7,8,2,4 };
	int nums = sizeof(n) / sizeof(int), temp, i;
	for (i = 1; i < nums ; i++) {//外層循環,表示來回多少次
		for (int j = nums - 1; j >= i; j--)	//內層循環,表示一次來回會對比多少次,註意數組下標,不要越界
		{						
			printf("目前i的值:%d ", i);
			printf("目前j的值:%d ", j);
			if (n[j-1] > n[j]) {
				temp = n[j-1];
				n[j-1] = n[j];
				n[j] = temp;
			}
			printf("該次交換後的結果:");
			for (int a = 0; a < nums; a++) {
				printf("%d  ", n[a]);
			}
			printf("\n\n");
		}
	}
	printf("最終交換後的結果:");
	for (int a = 0; a < nums; a++) {
		printf("%d  ", n[a]);
	}
	printf("\n");
}

代碼同時把每次循環的結果都進行瞭輸出,方便觀察排序的結果,同時也可以和圖片進行比較

這裡對代碼一些小細節進行一下說明

首先就是sizeof()函數,這個函數使用時必須要引用頭文件string.h,他的用法就是計算內容的字節,int型占4個字節 n數組有9個int型的元素,所以占36個字節,除以int型的4字節,就是他的數組元素個數。

有人會好奇,明明寫瞭一個n[9]瞭,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寫一個這個計算表達式,其實在很多時候給的數組都不會是這麼簡單明瞭的,所以我們最好通過計算來算得數組元素的個數。

第二個問題就是,有些小白會卡在這個if判斷語句這裡,不知道怎麼實現的

if (n[j-1] > n[j]) {
				temp = n[j-1];
				n[j-1] = n[j];
				n[j] = temp;
			}

其實很簡單,就是找一個中間值。我們在這裡假設要交換a,b兩數的值,我們這裡就要設置一個中間值,通常設置為temp,把a的值賦值到temp上(然後現在就相當於有兩個a,此刻我們改變a本身的值,temp的值也不會改變),此時我們就可以把b的值賦予到a上面,這一步b對a的值傳輸已經結束,最後一步就是把temp的值賦予到b上。大功告成,a,b的值交換成功。

到此這篇關於C語言冒泡排序算法代碼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C語言冒泡排序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