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知識之變量的詳解

一.定義

在python中,變量名隻有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才是定義變量。當再次出現時,不是定義變量,而是直接調用之前定義的變量。

二.命名方法

2.1小駝峰命名法

第一個單詞以小寫字母開始,後續單詞的首字母大寫

firstName , lastName

2.2大駝峰命名法

每一個單詞的首字母都采用大寫字母
FirstName , LastName

2.3下劃線命名法

每個單詞之間用下劃線連接起來
first_name , last_name

三.命名規則

3.1標識符

開發人員自定義的一些符號和名稱
如:變量名、函數名、類名

標識符命名規則
1.隻能由數字、字母、下劃線組成,且不能以數字開頭
2.不能和python中的關鍵字重名
3.盡量做到見名知義
4.不能使用單字符(i,o)作為變量名,因為太像0和1瞭
5.函數首字母小寫,類的首字母大寫

3.2關鍵字

1.關鍵字就是在python內部已經使用的標識符
2.關鍵字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含義
3.開發者不允許定義和關鍵字相同的名字的標識符

註意:

1.命名規則可以被視為一種慣例,無絕對與強制,目的是為瞭增加代碼的識別和可讀性
2.python中的標識符是區分大小寫的
3.在定義變量時,為瞭保證代碼格式,遵循PEP8規范,等號(=)的左右兩邊該各保留一個空格

四.使用方法

4.1單變量賦值:

變量名 = 值
例:a = 1
在python中賦值語句總是建立對象的引用值,而不是復制對象。因此,python中的變量存儲的是引用數據的內存地址,而不是數據存儲區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當涉及多個變量時:

a = 1
b = a
c = b
print(a) # 1
print(id(a)) # 140710098927888
print(b) # 1
print(id(b)) # 140710098927888
print(c) # 1
print(id(c)) # 140710098927888

a、b、c三個變量的值都等於1,即使在最初定義變量的時候b和c不是直接等於1的,但是他們仍然存儲著指向“1”的內存地址。

4.2底層邏輯: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3總結:

可以說Python中沒有賦值,隻有引用。Python 沒有“變量”,我們平時所說的變量其實隻是“標簽”,是引用。

當創建瞭無數個變量=1時,在內存中,隻會開辟無數個空間存儲變量,再開辟一個空間存儲“1”,而這些變量中存儲的內存地址都相同,全都指向“1”的內存地址。

在代碼層面,看起來像是給變量賦值,但是在底層卻是變量指向值,也就是變量引用瞭值。

相信大傢還有疑問,那麼請繼續閱讀

5.變量進階

先提出一個問題:

a = [0, 1, 2]
a[1] = a
print(a)

猜想結果是:

[0, [0, 1, 2], 2]

但是真正的結果是:

[0, [...], 2]

為什麼結果會賦值瞭無限次??

結合剛才得出的結論:Python中沒有賦值,隻有引用。

真相是:
這樣相當於創建瞭一個引用自身的結構,所以導致瞭無限循環。

通過遞歸函數可能更好理解:

a = [0,1,2]
a[1] = a

def fun1(n1):
    for i in n1:
        if type(i) == list:
            return fun1(n1)
        else:
            print(i)

print(fun1(a[1]))

結果: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果然是:調用Python對象時超出最大遞歸深度。

底層邏輯:a[1] = a 造成瞭遞歸引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當調用變量a時,就是調用[0,1,2],此時 [0,1,2] 的結構變成瞭 [0,?,2] ,而 ? 又指向 [0,?,2] 本身,以此類推,造成瞭遞歸調用的情況。
所以在遍歷a並輸出的時候會引起超出最大遞歸深度的錯誤。

想得到 [0, [0, 1, 2], 2] 的結果並不難:

a = [0,1,2]
a[1] = a[:]
print(a) # [0, [0, 1, 2], 2]

a[:] = a[0:尾部索引值:1]
生成對象的淺拷貝或者是復制序列,不再是引用和共享變量,但此法隻能頂層復制

6. a = a + 1 和 a += 1 的區別

既然談到瞭賦值和引用的區別,那就捎帶談一下a = a + 1 和 a += 1 的區別:
直接上代碼:

a = [1, 2]
b = a
print(id(a)) # 1878561149448
print(id(b)) # 1878561149448
a = a + [1, 2]
print(a, b) # [1, 2, 1, 2] [1, 2]
print(id(a)) # 1878593529288
print(id(b)) # 1878561149448
print ("-------------------")
a = [1, 2]
b = a
print(id(a)) # 1878561149960
print(id(b)) # 1878561149960
a += [1, 2]
print(a, b) # [1, 2, 1, 2] [1, 2, 1, 2]
print(id(a)) # 1878561149960
print(id(b)) # 1878561149960

通過對比發現問題:變量a通過“=” 和 “+=”運算,得到的變量b竟然是不同的,運算後變量a的id竟然也是不同的。
執行a = a + [1, 2] 後:
變量b指向的值並未發生改變,而變量a的id發生瞭變化,值也發生瞭變化
執行a += [1, 2] 後:
變量a和b的值都發生瞭改變,而二者的id卻沒有改變

具體原因,看圖說話:
執行a = a + [1, 2] 後,會生成一個新對象,並在cpu上開辟一塊空間存儲 a + [1, 2] ,然後由a指向它。所以變量a的id發生瞭變化,值也發生瞭變化。此時變量b指向的值並未發生改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執行a += [1, 2] 後:並不會生成新對象,隻是把a原本指向內存地址的對象的值改變成瞭 a + [1, 2],所以變量a和b的值都發生瞭改變,而二者的id卻沒有改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可變對象類型和不可變對象類型有不同的結果:

可變對象類型:+=改變瞭原本地址上對象的值,不改變原本的指向地址;=則改變瞭原本的指向地址,創建瞭新的對象,並指向新的地址

不可改變對象類型:都是改變原本的指向地址,指向新創建的對象地址

a = 'abc'
b = a
print(id(a)) # 1629835782384
print(id(b)) # 1629835782384
a = a + 'd'
print(a, b) # abcd abc
print(id(a)) # 1629835853168
print(id(b)) # 1629835782384
print ("-------------------")
a = 'abc'
b = a
print(id(a)) # 1629835782384
print(id(b)) # 1629835782384
a += 'd'
print(a, b) # abcd abc
print(id(a)) # 1629835782384
print(id(b)) # 1629835782384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基礎知識之變量的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變量詳解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Non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