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實現冒泡排序算法的示例解析

1. 算法描述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簡單的排序算法。它重復地遍歷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遍歷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這個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

2. 算法分析

1.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升序),就交換他們兩個。

2.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這步做完後,最後的元素會是最大的數。

3.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瞭最後一個。

4.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那麼我們需要進行n-1次冒泡過程,每次對應的比較次數如下圖所示:

3. 動圖展示

看明白瞭運行流程,我們再來看看動圖實現:

4. 代碼實現

我們對如下無序列表進行排序

實現代碼:

import time

pop_list = [19, 14, 10, 4, 15, 26, 20, 96]
print("沒排序前的列表為:", pop_list)
# 記錄開始時間
start = time.time()
# 外層循環控制輪數
for i in range(len(pop_list) - 1):
    # 內層循環控制比較次數
    for j in range(len(pop_list) - i - 1):
        # 如果前一個數字比後一個數字大,就交換位置
        if pop_list[j] > pop_list[j + 1]:
            # python特有交換位置方式
            pop_list[j], pop_list[j + 1] = pop_list[j + 1], pop_list[j]

print("排序好的列表為:", pop_list)
# 記錄結束時間
end = time.time()
print("算法總耗時:", end - start)

運行結果:

5. 算法升級

在循環中定義瞭一個變量count,如果第一次循環後count沒有變化,就說明輸入的是有序序列,這時我們直接return退出循環,這時候的時間復雜度為O(n)

實現代碼:

import time

def bubble_sort(pop_list):
    for j in range(len(pop_list) - 1, 0, -1):
        count = 0
        for i in range(0, j):
            if pop_list[i] > pop_list[i + 1]:
                pop_list[i], pop_list[i + 1] = pop_list[i + 1], pop_list[i]
                count += 1
        if count == 0:
            return


pop_list = [19, 14, 10, 4, 15, 26, 20, 96]
print("沒排序前的列表為:", pop_list)
# 記錄開始時間
start = time.time()
bubble_sort(pop_list)
print("排序好的列表為:", pop_list)
# 記錄結束時間
end = time.time()
print("算法總耗時:", end - start)

運行結果:

6. 時間復雜度分析

最優時間復雜度:O(n) (表示遍歷一次發現沒有任何可以交換的元素,排序結束。)

最壞時間復雜度:O(n^2)

穩定性:穩定

排序分析:待排數組中一共有8個數,第一輪排序時進行瞭7次比較,第二輪排序時進行瞭6比較,依次類推,最後一輪進行瞭1次比較。

數組元素總數為N時,則一共需要的比較次數為:(N-1)+ (N-2)+ (N-3)+ …1=N*(N-1)/2

算法約做瞭N^2/2次比較。因為隻有在前面的元素比後面的元素大時才交換數據,所以交換的次數少於比較的次數。如果數據是隨機的,大概有一半數據需要交換,則交換的次數為N^2/4(不過在最壞情況下,即初始數據逆序時,每次比較都需要交換)。

交換和比較的操作次數都與 N^2 成正比,由於在大O表示法中,常數忽略不計,冒泡排序的時間復雜度為O(N^2)。

以上就是Python實現冒泡排序算法的示例解析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Python冒泡排序算法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