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之關於二維數組在函數中的調用問題

關於二維數組在函數中的調用問題

之前在學習二維數組的時候感覺理解起來很簡單,所以理解一下就過去瞭,但是當自己真正的去用二維數組數組解決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函數調用二維數組的過程中)才真正發現原來使用起來還是要去註意一些細節的。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幹貨!

函數調用二維數組

在函數中調用二維數組的具體格式如下:

1、聲明:這是聲明的兩種格式,在這裡定義的是一個N*5的二維字符數組,各位看官一定要註意,在聲明的過程中可是要將二維數組中第二個長度參數進行標明的呀。

2、定義:和聲明的格式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隻不過是要如果要采用第二種聲明方式的話要在定義時補充完整形參名

3、如果要去在函數中隻使用二維數組中的其中一個一維數組時

我的個人做法是正常的在函數聲明中正常定義一個二維數組,之後再在函數申明中額外添加一個整數參數去來限定在函數中使用二維數組中具體哪一個一維數組,例子如下:

所寫這個函數是為瞭去分別算出這個二維數組中的每一個一維數組的平均值,所以我在定義函數時加瞭一個n來表示我要算哪一個一維數組的平均值。

4、在結構體中千萬不要去使用二維數組!!!

當初我在寫結構體是想當然的去使用瞭二維數組,結果。。。

如果在使用結構體的過程中需要用到類似於二維數組的儲存數據的特性時,我們應當去選取用結構體數組來解決相應的問題。結構體數組相當一二維數組的一維數組,結構體中所定義的一些信息精細化相當於二維數組中一維數組的信息。

好瞭,這就是我這個小白中的小白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情況。

 二維數組如何放到函數中使用

要想在函數中帶入一個二維數組

前提首先我們要知道二維數組在內存中是如何分佈的

假設定義一個二維數組 arr[3][3];

內存中的是這樣儲存的:

圖解:

也就是說,二維數組的內存關系是連續的,因此如果我們在函數中帶入一個數組隻需要數組的第一排的第一個元素的地址和行數和列數三個條件

下面以一個二維矩陣的轉置為例

關鍵點是如何利用二維數組的第一排首元素的地址去把整個數組表示出來

假設:

數組 int arr[3][3];

arr的值為第一排首元素地址

已知行列數為3,令int *p=arr;

可以用 *(p+i*3+j)表示第i排第j列的元素

因此函數隻需要定義一個接收數組第一排首地址元素的指針類型的形參即可

下面見完整代碼: 

#include<stdio.h>
#include<windows.h>
void Array_transpose(int *arr, int rank)//rank為數組的列數  代表每排有多少個元素
{
	int i;
	int j;
	int temp;//temporary 臨時的
	for (i = 0; i < rank; i++)
	{
		for (j = 0; j < i; j++)
		{
			//交換沿著對角線對稱的兩個數的值
			//交換方法一
			/* *(arr + j * rank + i)=*(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arr + i * rank + j)=*(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arr + j * rank + i)=*(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
			
			//交換方法二
			 *(arr + j * rank + i)=*(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arr + i * rank + j)=*(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arr + j * rank + i)=*(arr + j * rank + i)^*(arr + i * rank + j);
 
			//交換方法三
			/* temp = *(arr + j * rank + i);
			 *(arr + j * rank + i) = *(arr + i * rank + j);
			 *(arr + i * rank + j) =temp;*/
		}
	}
}
//配圖解:

 
int main()
{
	int a[5][5]=
	{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
	int i, j,s;
	
	Array_transpose(a, 5);
 
		for (i = 0; i < sizeof(a)/sizeof(a[0]); i++)
		{
			//	 sizeof(a)/sizeof(a[0])得數組的有多少排
			for (j = 0; j < sizeof(a[0])/ sizeof(a[0][0]); j++)
 			//	 sizeof(a[0])/ sizeof(a[0][0])得到的是第一排的元素個數
			{
				if (a[i][j])
					printf("▇");
				else
				{
					printf("  ");
				}
			}
			printf("\n");
		}
	
	system("pause");
	return 0;
}

代碼實現的功能:

不使用Array_transpose()

原本輸出應該是這樣

使用Array_transpose()

轉置後

利用代碼中的方法可以實現二維數組的轉置,可以作為俄羅斯方塊的色塊變化方向的基礎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給大傢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傢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