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C++實現插件模式時的避坑要點(推薦)
本文不打算嚴格地、用標準術語來講前因後果。本文主要分析實踐中常見的、因為對原理不清楚而搞出來的產品裡的坑。
什麼是插件模式和為什麼要用插件模式
插件,Plug-In,或者(IE/Edge稱之為)加載項/Add-On,(Office稱之為)外接程序/Add-In,(GIMP稱之為)擴展/Extension,等等,總之看字面意思都是“額外增加功能”的這種東西,是一類開發模式。基本思路就是,研發軟件本體的時候,外部需求不明確、直到使用期仍然經常會增加功能細節。為瞭把變動部分切割開,在設計的時候,通過對可變部分的歸納分析,對可變部分抽象出一套接口;每套外部需求用動態庫之類的形式實現接口;軟件本體按某種約定,加載動態庫,並從中獲取插件實例,通過接口來調用滿足當時需求的功能實現。
可以看到,插件的思想,其實就是靈活運用“動態庫”的動態加載能力,把對“接口”的實現移到軟件本體之外,並用工廠模式來約束動態庫的實現方式。
隻要是具有動態加載能力的運行環境上,都可以使用插件模式來設計軟件系統。極端一些的軟件系統,甚至隻提供基礎平臺,所有功能都由插件的方式提供,例如 Visual Studio Code 、 Eclipse 等。
C++實現插件模式
用C++實現插件模式,一般是把下面這些功能組合起來:
- 用一個C++的帶虛函數的基類來表示功能
- 約定動態庫裡的工廠模式接口
- 在一些動態庫裡提供實現虛函數的派生類
- 在動態庫裡實現工廠模式
不幸的是,由於各操作系統的動態庫機制普遍是C風格的,用C++做動態庫時候的坑,在用C++實現插件模式時,全都會遇到。比如:
- C++的編譯器差異導致的不互通
會導致必須用同一種(或兼容的)編譯器來生成插件和軟件本體。- 名字改寫(Name Mangling):參考:Wikipedia、C/C++中的名字空間與作用域示例詳解 會導致加載插件時“找不到符號”
- 虛函數(表)實現:
會導致加載插件時可能不報錯,但運行時候找不到正確的虛函數入口
- 操作系統機制導致的不互通
- Windows上使用MSVCRT時的內存分配和回收
Windows每個模塊的內存分配默認是在模塊自己的堆裡的,而Windows上的C運行時庫(各種MSVCRT)為瞭封裝出malloc
、free
等C函數的效果,建立瞭__crtheap
(2010及之前版本行為)或直接使用進程默認堆(2015及之後版本行為)[1]。這導致,即使是同一個編譯器,靜態鏈接VC運行時會采用本模塊內部的堆來實現malloc
等,而動態鏈接VC運行時則會采用MSVCRT動態庫DLL的模塊堆。需要解決好“誰申請誰釋放”的問題,否則內存管理的地方容易出異常。 - 全局變量在模塊間的共享問題
- Windows上使用MSVCRT時的內存分配和回收
一些典型的不良實現
這裡說的不良實現,使用時候未必會錯或崩,但早晚要崩,或者會限制住插件的開發。以下用如下插件接口作為例子。
// IFilter.h /// 濾波器接口. class IFilter { protected: IFilter(); public: virtual ~IFilter(); public: /// 一個將輸入復數數組處理為輸出復數數組的函數. virtual void Filter(const std::complex<double>* acdIn, std::complex<double>* acdOut, size_t uLen) = 0; /// 獲取當前實現的一些描述字符串. virtual std::string GetDescription() const = 0; }; // IFilter.cpp IFilter::IFilter() { } IFilter::~IFilter() { }
並約定插件實現中以如下形式提供工廠函數。
// FilterPluginDll.h #include "IFilter.h" /* 插件DLL應該提供如下函數 extern "C" int GetFilterPluginInDll(char* szFilterNamesBuf, size_t uBufLen); extern "C" IFilter* BuildFilterPlugin(const char* szFilterName); extern "C" void FreeFilterPlugin(IFilter* pFilter); */ typedef int (*PFNGetFilterPluginInDll)(char* szFilterNamesBuf, size_t uBufLen); typedef IFilter* (*PFNBuildFilterPlugin)(const char* szFilterName); typedef void (*PFNFreeFilterPlugin)(IFilter* pFilter);
接口類沒有提供二進制實現
比如,對插件隻發佈兩個頭文件;認為 IFilter
的構造和析構反正是空函數無所謂,直接寫在類定義裡。
這樣,插件開發者自己生成插件DLL時,會在自己的DLL裡鏈接進一份 IFilter::IFilter()
和 IFilter::~IFilter()
的實現,而軟件本體裡也有一份自己的實現。雖然看上去,如果編譯器一樣,兩份實現是等同的,但考慮到它們使用瞭不同的模塊堆,以及其它各種原因,插件DLL中的 IFilter
和軟件本體裡的 IFilter
並不是完全等同的。
這裡應該由軟件本體導出 IFilter::IFitler()
和 IFilter::~IFilter()
等接口類的共性成分的實現給插件,以免出現一些奇怪的問題。
工廠函數裡沒有正確設計“誰分配誰釋放”
比如,為瞭“簡單”,隻要求瞭 BuildFilterPlugin
工廠函數,認為可以由軟件本體用 delete pFilter;
來釋放插件實例。
一種建議的實現方法
用類似於Windows的COM風格的“放瞭一堆函數指針的結構體”來表示插件的接口定義;軟件本體裡為瞭使用方便,再用接口類包裝一下。
參考文獻
- 一個程序員的修煉之路. 談一談Windows中的堆 [EB/OL]. https://blog.csdn.net/CJF_iceKing/article/details/119083770
到此這篇關於使用C++實現插件模式時的避坑要點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c++插件模式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詳解C語言中typedef和#define的用法與區別
- 一篇文章瞭解c++中的new和delete
- C++內存泄漏的檢測與實現詳細流程
- 淺析C++中dynamic_cast和static_cast實例語法詳解
- C++的new和delete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