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常用數據結構元組詳解

Tuple 元組

元組的定義和使用

元組的定義:

  • 元組是有序的不可變對象集合
  • 元組使用小括號包圍,各個對象之間使用逗號分隔
  • 元組是異構的,可以包含多種數據類型

元組使用:創建

創建:

  • –使用逗號分隔
  • –通過小括號填充元素
  • –通過構造方法tuple(iterable)—–iterable:可迭代對象
  • –註意:單元素元組,逗號不可或缺
# 元組使用:創建
# 1、直接使用逗號分隔
a = 1, 2, 3
print(type(a))
# 2、通過小括號填充元素
b = (1, 2, 3)
print(type(b))
# 3、通過構造方法tuple(iterable)
c = tuple([1, 2, 3])
print(type(c))
# 註意:單元素元組,逗號不可或缺
d = 1,
print(type(d))

元組使用:索引

  • 索引:可以通過索引值來訪問對應的元素
  • 正向索引:默認編號從0開始
  • 反向索引:默認編號從-1開始
# 元組使用:索引
# 索引:可以通過索引值來訪問對應的元素
# 正向索引:默認編號從0開始
# 反向索引:默認編號從-1開始
a = (1, 2, 3, 4, 5)
print(a[1])
print(a[-2])

元組使用:切片

切片[start:stop:step]

–三個值都是可選的,非必填

  • –start值:指示開始索引值,如果沒有指定,則默認開始值為0;
  • –stop值:指示到哪個索引值結束,但不包括這個結束索引值。如果沒有指定,則取列表允許的最大索引值;
  • –step值:步長值指示每一步大小,如果沒有指定,則默認步長值為1.
# 切片[start:stop:step]
# --三個值都是可選的,非必填
# --start值:指示開始索引值,如果沒有指定,則默認開始值為0;
# --stop值:指示到哪個索引值結束,但不包括這個結束索引值。如果沒有指定,則取列表允許的最大索引值;
# --step值:步長值指示每一步大小,如果沒有指定,則默認步長值為1.
a = (1, 2, 3, 4, 5)
print(a[::])
print(a[1:4])
print(a[1:4:2])

元組常用方法

index(item)

  • –返回與目標元素相匹配的首個元素的索引。
  • –目標必須在元組中存在的,否則會報錯。
# index(item)
# --返回與目標元素相匹配的首個元素的索引。
# --目標必須在元組中存在的,否則會報錯。
a = (1, 2, 5, 6, 3, 2)
print(a.index(2))

count(item):返回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 入參:對象item
  • 返回:次數
# count(item):返回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 入參:對象item
# 返回:次數
a = ('happy')
print(a.count("p"))

元組解包

元組解包:把一個可迭代對象裡的元素,一並賦值到由對應的變量組成的元組中

# 元組解包
# 元組解包:把一個可迭代對象裡的元素,一並賦值到由對應的變量組成的元組中
a = (1, 3, 2)
b, c, d = a
print(b)
print(c)
print(d)

元組與列表

相同點

  • –都是有序的;
  • –都是異構的,能夠包含不同類型的對象;
  • –都支持索引和切片;

區別

  • –聲明方式不同,元組使用().列表使用[];
  • –列表是可變的,元組是不可變的;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常用數據結構元組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 元組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