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Go語言實現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交換排序中最簡單的一種算法。 算法思路:
- 遍歷數組,相鄰的兩個元素進行比較,以升序為例,如果前面的元素大於後面的元素,則將它們的位置進行交換
- 第一輪遍歷結束之後,最大的元素會處於所遍歷范圍的最後一個位置,然後繼續下一輪遍歷
- 每輪都會固定一個元素,直到所有元素都被固定,因此會執行 n – 1輪,n 為元素的個數,也就是數組(切片)的長度。為什麼會是 n – 1 而不是 n,因為到瞭第 n 輪,隻剩下最後一個元素沒有被固定,沒有元素可以和它進行比較瞭,因此第 n 輪可以忽略。
圖片演示
第一輪遍歷 [4, 2, 1, 3]
- i = 0 時,比較第 i 個元素 4 與第 i + 1 個元素 2 的大小,因為 nums[i] > num[i+1],也就是 4 > 2,因此交換它們的位置。
- i = 1 時,4 > 1,互換位置。
- i = 2 時,4 > 3,互換位置。最大值 4 被交換到最後一個位置,此時所有元素都參與比較過瞭,結束第一輪遍歷,執行下一輪遍歷。
第二輪遍歷 [2, 1, 3, 4]
- i = 0 時,2 > 1,互換位置。
- i = 1 時,2 < 3,不做交換。次大值 3 被交換到 4 的左邊,此時所有元素都參與比較過瞭,結束第二輪遍歷,執行下一輪遍歷。
第三輪遍歷 [1, 2, 3, 4]
- i = 0 時,1 < 2,不做交換。此時所有元素都參與比較過瞭,結束第三輪遍歷,
- 執行瞭 n – 1 輪遍歷,n 為數組的長度,n – 1個元素被交換到正確的位置,第 n 輪遍歷時,隻剩最後一個元素,因此不用繼續進行。
普通的冒泡排序算法
import "fmt" func main() { nums := [4]int{4, 2, 1, 3} fmt.Println("原數組:", nums) fmt.Println("--------------------------------") NormalBubbleSort(nums) } func NormalBubbleSort(nums [4]int) { for i := 0; i < len(nums)-1; i++ { for j := 0; j < len(nums)-i-1; j++ { if nums[j] > nums[j+1] { nums[j], nums[j+1] = nums[j+1], nums[j] } } fmt.Printf("第 %d 輪遍歷後的數組:%v\n", i+1, nums) } fmt.Println("--------------------------------") fmt.Println("排序後的數組:", nums) }
執行結果:
原數組: [4 2 1 3]
——————————–
第 1 輪遍歷後的數組:[2 1 3 4]
第 2 輪遍歷後的數組:[1 2 3 4]
第 3 輪遍歷後的數組:[1 2 3 4]
——————————–
排序後的數組: [1 2 3 4]
值得註意的一個地方是第二層循環的條件 j < len(nums)-i-1
,為什麼會減去 i
,因為每輪遍歷結束之後,都會有一個元素被固定到後面,因此再進行下一輪的時候,那個元素無須再進行比較。
算法遍歷次數為 n -1,每次遍歷時元素比較的次數依次為 n – 1、n – 2、n – 3、···、3、2、1,將所有次數求和 = 1 + 2 + 3 + ··· + n – 2 + n – 1= n – 1 * (n – 1 + 1) / 2 = (n² – 1) / 2,因此時間復雜度為 O(n²)。
優化算法
上述例子中,對數組 [4,2,1,3] 進行排序,我們來看看對數組 [4,2,1,3,5] 進行排序,打印數組排序的變化過程中:
原數組: [4 2 1 3 5]
——————————–
第 1 輪遍歷後的數組:[2 1 3 4 5]
第 2 輪遍歷後的數組:[1 2 3 4 5]
第 3 輪遍歷後的數組:[1 2 3 4 5]
第 4 輪遍歷後的數組:[1 2 3 4 5]
——————————–
排序後的數組: [1 2 3 4 5]
不難看出,第三輪與第四輪遍歷過程中,都沒有進行元素交換位置的操作,對此我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如果在一輪遍歷中,沒有進行元素交換位置的操作,那麼此時數組的裡所有元素都處於正確位置。 根據這個結論,我們可以對算法進行優化:
import "fmt" func main() { nums := [5]int{4, 2, 1, 3, 5} fmt.Println("原數組:", nums) fmt.Println("--------------------------------") BestBubbleSort(nums) } func BestBubbleSort(nums [5]int) { isSwapped := true for isSwapped { isSwapped = false for i := 0; i < len(nums)-1; i++ { if nums[i] > nums[i+1] { nums[i], nums[i+1] = nums[i+1], nums[i] isSwapped = true } } fmt.Println("遍歷後的數組:", nums) } fmt.Println("--------------------------------") fmt.Println("排序後的數組:", nums) }
執行結果:
原數組:
——————————–
遍歷後的數組: [2 1 3 4 5]
遍歷後的數組: [1 2 3 4 5]
遍歷後的數組: [1 2 3 4 5]
——————————–
排序後的數組: [1 2 3 4 5]
- 定義交換的標記變量
isSwapper
,作為第一層循環的條件,每輪遍歷開始之後,將標記變量isSwapper
賦值為false
,如果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生元素交換,則將標記變量isSwapper
賦值為true
。直到isSwapper
為false
時,數組的裡所有元素都處於正確的位置,此時可以結束遍歷瞭。 - 根據執行結果可知,相比普通的算法,優化後的算法少瞭一輪遍歷,這隻是在數組元素少的情況下,如果在數組元素多的情況下,對比結果會更明顯。
- 如果數組為 [5,1,2,3,4],那麼算法隻會遍歷一輪,就能得到正確的排序結果。因此優化後的算法,最好的情況下時間復雜度為 O(N),最壞的情況下仍為 O(N²)。
小結
本文首先對冒泡排序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後通過圖片演示冒泡排序的思路。普通冒泡排序算法一共要遍歷 n – 1 輪,由測試用例 [4 2 1 3 5] 的結果可以推斷出 如果在一輪遍歷中,沒有進行元素交換位置的操作,那麼此時數組的裡所有元素都處於正確位置。 根據這個結論,對算法進行優化,優化後的算法,最好的情況下時間復雜度為 O(N)。
到此這篇關於基於Go語言實現冒泡排序算法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Go語言冒泡排序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