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前端vue.config.js簡介

vue.config.js

vue項目的配置文件,需要嚴格遵照 JSON 的格式來寫。結構如下:

module.exports = {
  // 選項...
}

publicPath

部署應用包時的基本 URL。例如 https://www.my-app.com/,則publicPath
則為“/”,如果應用被部署在 https://www.my-app.com/my-app/,則設置 publicPath 為 /my-app/。

outputDir

當運行 vue-cli-service build 時生成的生產環境構建文件的目錄。註意目標目錄的內容在構建之前會被清除 (構建時傳入 –no-clean 可關閉該行為)。

assetsDir

放置生成的靜態資源 (js、css、img、fonts) 的 (相對於 outputDir 的) 目錄。

devServer

在開發環境下API 請求的代理到 API 服務器。這個問題可以通過 vue.config.js 中的 devServer.proxy 選項來配置。生產環境一般由Nginx負責。

process.env.VUE_APP_BASE_API

由於我們的項目需要在不同環境下進行運行(開發,生產,測試等),這避免我們需要多次的去切換請求的地址以及相關的配置,vue-cli2是可以直接在config文件中進行配置的,但是vue-cli4和vue-cli3已經簡化瞭,沒有config文件怎麼辦?

建立.env系列文件
首先我們在根目錄新建3個文件,分別為.env.development,.env.production,.env.test
註意文件是隻有後綴的。

.env.development 模式用於serve,開發環境,就是開始環境的時候會引用這個文件裡面的配置

.env.production模式用於build,線上環境。

.env.test 測試環境

PS:vue.config.js詳解

vue.config.js 是一個可選的配置文件,如果項目的 (和 package.json 同級的) 根目錄中存在這個文件,那麼它會被 @vue/cli-service 自動加載。你也可以使用 package.json 中的 vue 字段,但是註意這種寫法需要你嚴格遵照 JSON 的格式來寫。

這個文件應該導出一個包含瞭選項的對象:

// vue.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默認情況下,Vue CLI 會假設你的應用是被部署在一個域名的根路徑上,例如 https://www.my-app.com/。如果應用被部署在一個子路徑上,你就需要用這個選項指定這個子路徑。例如,如果你的應用被部署在 https://www.my-app.com/my-app/,則設置 publicPath 為 /my-app/。
	//這個值也可以被設置為空字符串 ('') 或是相對路徑 ('./')
	publicPath: './',
	outputDir:"dist",//當運行 vue-cli-service build 時生成的生產環境構建文件的目錄名字  默認為"dist"
	assetsDir: './static',//當運行 vue-cli-service build 時生成的生成的靜態資源 (js、css、img、fonts) 的 (相對於 outputDir 的) 目錄  默認為"",默認與生成的index.html同級
	indexPath:"index.html",//npm run build之後生成的入口文件 默認為index.html,此屬性可以省略,省略瞭默認就是index.html
	filenameHashing:true,//默認情況下,生成的靜態資源在它們的文件名中包含瞭 hash 以便更好的控制緩存。然而,這也要求 index 的 HTML 是被 Vue CLI 自動生成的。如果你無法使用 Vue CLI 生成的 index HTML,你可以通過將這個選項設為 false 來關閉文件名哈希。
	 pages: {
	   index: {
	     // page 的入口
	     entry: 'src/index/main.js',
	     // 模板來源
	     template: 'public/index.html',
	     // 在 dist/index.html 的輸出
	     filename: 'index.html',
	     // 當使用 title 選項時,
	     // template 中的 title 標簽需要是 <title><%=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title>
	     title: 'Index Page',
	     // 在這個頁面中包含的塊,默認情況下會包含
	     // 提取出來的通用 chunk 和 vendor chunk。
	     chunks: ['chunk-vendors', 'chunk-common', 'index']
	   },
	   // 當使用隻有入口的字符串格式時,
	   // 模板會被推導為 `public/subpage.html`
	   // 並且如果找不到的話,就回退到 `public/index.html`。
	   // 輸出文件名會被推導為 `subpage.html`。
	   subpage: 'src/subpage/main.js'
	 },
	
	//lintOnSave:
	//1.是否在開發環境下通過 eslint-loader 在每次保存時 lint 代碼。這個值會在 @vue/cli-plugin-eslint 被安裝之後生效。
	//2.設置為 true 時,eslint-loader 會將 lint 錯誤輸出為編譯警告。默認情況下,警告僅僅會被輸出到命令行,且不會使得編譯失敗。
	//3.如果你希望讓 lint 錯誤在開發時直接顯示在瀏覽器中,你可以使用 lintOnSave: 'error'。這會強制 eslint-loader 將 lint 錯誤輸出為編譯錯誤,同時也意味著 lint 錯誤將會導致編譯失敗。
	//4.或者,你也可以通過設置讓瀏覽器 overlay 同時顯示警告和錯誤: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overlay: {
	    //  warnings: true,
	    //  errors: true
	    //}
	  //}
	//}
	lintOnSave:true,
	runtimeCompiler:false,//是否使用包含運行時編譯器的 Vue 構建版本。設置為 true 後你就可以在 Vue 組件中使用 template 選項瞭,但是這會讓你的應用額外增加 10kb 左右。
	transpileDependencies:[],//默認情況下 babel-loader 會忽略所有 node_modules 中的文件。如果你想要通過 Babel 顯式轉譯一個依賴,可以在這個選項中列出來。
	productionSourceMap:true,//如果你不需要生產環境的 source map,可以將其設置為 false 以加速生產環境構建   這玩意設置成false之後,能把打包後的文件大小減小80%   當時我的項目大小是8m+  設成false之後變成瞭2m+     productionSourceMap:false,之後,就不會生成map文件,map文件的作用在於:項目打包後,代碼都是經過壓縮加密的,如果運行時報錯,輸出的錯誤信息無法準確得知是哪裡的代碼報錯。也就是說map文件相當於是查看源碼的一個東西。如果不需要定位問題,並且不想被看到源碼,就把productionSourceMap 置為false,既可以減少包大小,也可以加密源碼。
	crossorigin:"undefined",//設置生成的 HTML 中 <link rel="stylesheet"> 和 <script> 標簽的 crossorigin 屬性。需要註意的是該選項僅影響由 html-webpack-plugin 在構建時註入的標簽 - 直接寫在模版 (public/index.html) 中的標簽不受影響。
	integrity:false,//在生成的 HTML 中的 <link rel="stylesheet"> 和 <script> 標簽上啟用 Subresource Integrity (SRI)。如果你構建後的文件是部署在 CDN 上的,啟用該選項可以提供額外的安全性。需要註意的是該選項僅影響由 html-webpack-plugin 在構建時註入的標簽 - 直接寫在模版 (public/index.html) 中的標簽不受影響。另外,當啟用 SRI 時,preload resource hints 會被禁用,因為 Chrome 的一個 bug 會導致文件被下載兩次。
	configureWebpack:Object | Function,//下面舉個例子: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為生產環境修改配置...
            config.mode = "production";
            // 這裡修改下 
			config.optimization.minimizer = [
				new UglifyJsPlugin({
					uglifyOptions: {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drop_console: true, //console
							drop_debugger: true,
							pure_funcs: ['console.log'] //移除console
						}
					}
				})
			]
			//打包文件大小配置
			config["performance"] = {
				"maxEntrypointSize":10000000,
				"maxAssetSize":30000000
			}
        } else {
            // 為開發環境修改配置...
            config.mode = "development";
        }
 	},
//上面是統一使用configureWebpack的函數模式,然後函數模式裡面默認會有一個config參數,需要增加或者修改configureWebpack對應的參數,就直接使用config去修改就可以瞭!
//我這裡使用瞭兩個功能,第一個是打包build的時候去掉console的調試信息,第二個就是修改打包靜態資源文件大小設置的配置
	chainWebpack:function,//是一個函數,會接收一個基於 webpack-chain 的 ChainableConfig 實例。允許對內部的 webpack 配置進行更細粒度的修改。下面舉個例子
  	chainWebpack: config => {
	  config.resolve.alias
	    .set('@', resolve('src'))//設置@快捷到src目錄
	    .set('view', resolve('src/view'))//設置view快捷指定到src/view目錄
	    .set('$css',resolve('/static/css'))
	    .set('$common',resolve('/components'))
	    .set('$api',resolve('/api'))
	    .set('$page',resolve('/pages'))
	    .set('$js',resolve('/static/js'));
	    // 刪除預加載
	  config.plugins.delete('preload')
	  config.plugins.delete('prefetch')
	    // 壓縮代碼
	  config.optimization.minimize(true)
	    // 分割代碼
	  config.optimization.splitChunks({
	      chunks: 'all'
	  })
  	},
  	css:{
		modules:false,//默認情況下,隻有 *.module.[ext] 結尾的文件才會被視作 CSS Modules 模塊。設置為 true 後你就可以去掉文件名中的 .module 並將所有的 *.(css|scss|sass|less|styl(us)?) 文件視為 CSS Modules 模塊。
		extract:true,//Default: 生產環境下是 true,開發環境下是 false  是否將組件中的 CSS 提取至一個獨立的 CSS 文件中 (而不是動態註入到 JavaScript 中的 inline 代碼)。
		sourceMap:false,//是否為 CSS 開啟 source map。設置為 true 之後可能會影響構建的性能。
		loaderOptions:{},//向 CSS 相關的 loader 傳遞選項。例如:
	  },
	  devServer:{
	  	proxy:'http://localhost:8080',//如果你的前端應用和後端 API 服務器沒有運行在同一個主機上,你需要在開發環境下將 API 請求代理到 API 服務器。這個問題可以通過 vue.config.js 中的 devServer.proxy 選項來配置。http://localhost:8080這會告訴開發服務器將任何未知請求 (沒有匹配到靜態文件的請求) 代理到http://localhost:4000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代理控制行為,也可以使用一個 path: options 成對的對象。完整的選項可以查閱 http-proxy-middleware 。
	    proxy: {
	      '/rng': {
	        target: '<url>',// 後臺接口域名
	         secure: false,  // 如果是https接口,需要配置這個參數
	        ws: true,//如果要代理 websockets,配置這個參數
	        changeOrigin: true//是否跨域
			//我的 api='/rng'我的請求地址  ${api}/xxxx/xxx ,請求地址就為 '/rng/xxxx/xxx'當node服務器 遇到 以 '/rng' 開頭的請求,就會把 target 字段加上,那麼我的請求地址就為 http://45.105.124.130:8081/rng/xxxx/xxx
	      },
	      '/foo': {
	        target: '<other_url>'
	      }
	     }
	  },
	  parallel:'boolean',//是否為 Babel 或 TypeScript 使用 thread-loader。該選項在系統的 CPU 有多於一個內核時自動啟用,僅作用於生產構建。
  	pluginOptions:{
  	//less全局變量引用
	    'style-resources-loader': {
	      preProcessor: 'less',
	      patterns: [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assets/varibles.less'),
	      ]
	    }
  	},
},

到此這篇關於VUE前端vue.config.js簡介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vue.config.js簡介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