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Vue的數據響應式

1. ES語法的getter和setter

在開始瞭解 Vue 的數據響應式原理前應該先搞清楚 ES語法 中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的具體用法。

getter和setter 方法是以 get 和 set 關鍵字來為對象添加虛擬屬性的一種方式。這種屬性其實並不真實存在,而是以取值函數 getter 和存值函數 setter 來模擬的一種屬性。目的是對某個屬性設置存值函數和取值函數,攔截該屬性的存取行為,以便於對該屬性的存取做一些限定處理。如下所示(以下代碼來源於 mdn)

getter 方法

const obj = {
  log: ['a', 'b', 'c'],
  get latest() { //在正常方法前加 get 關鍵字
    if (this.log.length == 0) {
      return undefined;
    }
    return this.log[this.log.length - 1];
  }
}

console.log(obj.latest);// 輸出 c,獲取的是屬性名不用帶括號

setter方法

const language = {
  set current(name) {
    this.log.push(name);
  },
  log: []
}

language.current = 'EN';
language.current = 'FA';

console.log(language.log);//輸出 Array ["EN", "FA"]

2. ES語法的 defineProperty

defineProperty 方法會直接在一個對象上定義一個新屬性,或者修改一個對象的現有屬性, 並返回這個對象,可用於在一個對象定義好後為其修改或添加屬性。
語法為: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descriptor)

添加常規屬性:

let data = {
  m: 0
}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n', {
  value: 1 //添加屬性的 value 就是其值
})
console.log(`${data.n}`) //則會輸出n值為1

也可用來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虛擬屬性

let data1 = {
    _n: 0
}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1, 'n', {
  get(){
    return this._n
  }, 
  set(value){
    if(value < 0) return
    this._n = value
  }//直接寫明 get / set 即可
}) //由於指明瞭虛擬屬性為 n,即 get n(){}、set n(value){},因此在函數定義時就不用再寫n瞭

3. Vue對數據的代理和監聽

代理,即 proxy,簡單來說我自己的一些事情我自己不親自處理,而是交給一個人讓他去幫我做,那個做事的人就是代理。這個邏輯中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搞清楚,代理是處理操作的人,而其處理操作的事情不屬於他,而是屬於委托其代理的人的。

因此類比到 Vue數據代理 ,委托代理的是 data{} 數據對象,其找到代理就是 Vue實例vm ,data{} 數據對象要代理 vm 做的事情是管理 data{} 數據對象裡數據操作。因此 data{} 數據對象隻負責內部數據的生產即可,對生產出來的數據的管理和操作全權交給 vm 處理。

那麼 vm 如何對 data{} 數據對象裡的數據進行控制和操作呢?換句話說,vm 如何在 data{} 數據對象裡面的任意一個屬性值變化時都及時知道呢?

於是便用到瞭 ES 語法中的 getter和setter 方法,通過 getter和setter 方法控制的屬性的任何操作都會被這兩個函數檢測到,而 getter和setter 方法形成的屬性是虛擬屬性,真實並不存在,因此如果用戶想私自不經過代理 vm 直接修改 data{} 數據對象的屬性也獲取不到對應的實體屬性,隻能通過 getter和setter 方法修改,那麼其修改就必定被 vm 檢測到。

因此 vm 為瞭實現對 data{} 數據對象裡數據的全部控制,就必須在 Vue實例 創建的時候對傳進來的 data{} 數據對象做一些處理,做的處理就是將 data{} 數據對象裡的屬性都變成瞭 getter和setter 方法控制的虛擬屬性,並保存在代理數據對象 obj 並返回。

但為瞭不讓用戶直接修改原來的 data{} 屬性,也將原來的 data{} 對象的實體屬性全改變瞭,添加的虛擬屬性名字和實體屬性名一樣,就會用虛擬屬性覆蓋原來的實際屬性,用戶在修改屬性值是就是通過 getter和setter 方法修改的虛擬屬性。這樣一來 data{} 數據對象的全部屬性的任何變化都會被 Vue實例vm 檢測到。

let myData = {n:0}
let data = proxy({ data:myData }) // 類似於 let vm = new Vue({data: myData})

function proxy({data}/* 解構賦值*/){
  let _n = data.n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n', { //覆蓋原來的data.n屬性
    get(){
      return _n
    },
    set(newValue){
      if(newValue<0)return
      _n = newValue
    }
  })// 改變data{}數據對象本身屬性,可通過閉包形成上下文,讓原來的實際屬性值存在閉包的上下文_n中
  
  const obj =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n', {
    get(){
      return data.n
    },
    set(value){
      data.n = value
    }
  }) //添加data{}數據對象的代理,對data{}數據對象操作
  
  return obj // obj 就是data{}的代理
}

4. Vue的數據響應式

所謂響應式就是當事物發生變化時會根據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映。

Vue 中的數據 data 是響應式的,由上述 Vue 通過 Object.defineProperty()函數 來用 getter和setter方法 對 data 數據做瞭代理和監聽,一旦數據發生變化,Vue 就會改變數據對應的 UI 視圖,這就是 Vue的數據響應式

但是 Vue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來設置監聽,就隻能對在 Vue實例化 時 data 對象裡已經存在的屬性設置監聽,而對不存在的或者後來添加進去的屬性沒有進行監聽。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

1. 將所有屬性都提前聲明好

2. 使用 Vue.set 和 this.$set 添加屬性

使用 Vue.set 和 this.$set 添加屬性是會通知 Vue 對這後添加的屬性也設置監聽操作。

Vue.set('this.data','m','10')
this.$set('this.data','m','10')//為vm的data對象添加屬性m值為10

3.數組變異

對於數組的數據增加,無法控制其新增個數因此不能提前聲明所有數據值,而一個一個 set 又太麻煩,而且數組是常用的對象數據類型中的一種,因此 vue 的作者就對數組的增刪函數如 push 和 pop 等進行瞭篡改,用戶在使用 vue 中數組增刪時仍是用 push 和 pop ,但是裡面進行瞭額外的處理,這幾個被篡改的 API 會對數組新增是數據代理監聽並根據數據響應改變 UI 視圖。

以上就是深入理解Vue的數據響應式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Vue的數據響應式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