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優化之如何寫出高質量sql語句

前言

關於數據庫優化,網上有不少資料和方法,但是不少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總結的不夠到位,內容冗雜。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傢詳細介紹瞭26條優化建議,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1. 查詢SQL盡量不要使用全查 select *,而是 select + 具體字段。

反例:

select * from student;

正例:

select id,name, age from student;

理由:

  • 隻取需要的字段,可以節省資源、減少CPU和IO以及網絡開銷。
  • select * 進行查詢時,無法使用到覆蓋索引,就會造成回表查詢。
  • 使用具體字段可以減少表結構變動帶來的影響。

2. 使用預編譯語句進行數據庫操作

理由:

  • 預編譯語句可以重復使用計劃,減少SQL編譯所需要的時間
  • 可以解決動態SQL所帶來的SQL註入的問題
  • 隻傳參數,比傳遞SQL語句更高效
  • 相同語句可以一次解析,多次使用,提高處理效率

3. 禁止使用不含字段列表的 insert 語句

反例:

insert into values ('a', 'b', 'c');

正例:

insert into t(a, b, c) values ('a','b','c');

理由:

  • 不含字段名的 insert 語句,很難區分到底對應的是什麼字段,而且隻能全值插入,可讀性差。
  • 一旦表結構發生改變,很難修改。

4. 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來連接條件

案例:新建一個user表,它有一個普通索引userId,表結構如下: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_id` int(11) NOT NULL,  
`age` int(11) NOT NULL,  
`name` varchar(30)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idx_userId` (`user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查詢userid為1 或者 年齡為 18 歲的用戶

反例:

select id, user_id, age, 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id=1 or age =18

正例:

# 使用union all 
select id, user_id, age, 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id=1 union all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18
# 或者分開兩條sql寫
select id, user_id, age, 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id=1;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18

理由:

  • 使用or可能會使索引失效,從而全表掃描。
  • 對於 or + 沒有索引 的字段,如上面的 age 這種情況,假設它走瞭userId 的索引,但是走到 age 查詢條件時,它還得全表掃描,也就是需要三步過程:全表掃描+索引掃描+合並,如果它一開始就走全表掃描,直接一遍掃描就完事。
  • mysql是有優化器的,處於效率與成本考慮,遇到or條件,索引可能失效,看起來也合情合理。

5. 使用 where 條件查詢,要限定要查詢的數據,避免返回多餘的行,同時避免數據類型的隱式轉換

假設 id 為 int 類型,查詢 id = 1 的數據

反例:

select id, name from student where id = '1';

正例:

select id, name from student where id = 1;

理由:

  • 需要什麼數據,就去查什麼數據,避免返回不必要的數據,節省開銷。
  • 隱式轉換會導致索引失效

6. 靜止在 where 子句中對字段進行表達式操作或函數轉換,這將導致系統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

假設 user 表的 age 字段,加瞭索引,對其進行數據查詢

反例:

select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age - 1 = 20;

正例:

select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age = 21;

理由:

  • age 加瞭索引,但是因為對它進行運算查詢,導致索引不生效,大大的降低效率。

7. 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 或 <> 操作符,否則將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

(Mysql中適用)

反例:

select age,name from user where age <> 18;

正例:

# 可以考慮分開兩條sql寫 
select age,name from user where age < 18;
select age,name from user where age > 18;

理由:

  • 使用!=和<>很可能會讓索引失效

8. 對查詢優化,應考慮在where及order by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盡量避免全表掃描。

反例:

select name, age, address from user where address ='深圳' order by age ;

正例:添加索引再查詢

alter table user add index idx_address_age (address,age)

9. where子句中考慮使用默認值代替 null

反例:(這種會全查所有數據)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age is not null;

正例:

# 表字段age設置0為默認值代替null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age > 0;
1
2

理由:

  • 並不是說使用瞭 is null 或者 is not null 就會不走索引瞭,這個跟mysql版本以及查詢成本都有關。
  • 如果mysql優化器發現,走索引比不走索引成本還要高,肯定會放棄索引,這些條件 !=,> isnull,is not null 經常讓索引失效,其實是因為一般情況下,查詢的成本高,優化器自動放棄索引的。
  • 如果把 null 值,換成默認值,很多時候讓走索引成為可能,同時,表達意思會相對清晰一點。

10. 如果查詢結果隻有一條或者隻需要一條記錄(可能最大/小值),建議使用 limit 1

假設現在有student學生表,要找出一個名字叫 Tom 的人.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11) NOT NULL,  
`name` varchar(50) DEFAULT NULL,  
`age` int(11) DEFAULT NULL,  
`date` datetime DEFAULT NULL,  
`sex` int(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反例: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Tom '

正例

select id,name from employee where name='Tom ' limit 1;

理由:

加上 limit 1 分頁後,隻要找到瞭對應的一條記錄,就不會繼續向下掃描瞭,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如果name是唯一索引的話,是不必要加上 limit 1 瞭,因為limit的存在主要就是為瞭防止全表掃描,從而提高性能,如果一個語句本身可以預知不用全表掃描,有沒有limit ,性能的差別並不大。

11. 優化 limit 分頁語句

我們日常做分頁需求時,一般會用 limit 實現,但是當偏移量特別大的時候,查詢效率就變得低下

反例:

select id,name,age from student limit 10000,10

正例:

# 方案一 :返回上次查詢的最大記錄(偏移量)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where id > 10000 limit 10;
# 方案二:order by + 索引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order by id  limit 10000,10;
# 方案三:在業務允許的情況下限制頁數:

理由:

  • 當偏移量大的時候,查詢效率就會越低,因為Mysql並非是跳過偏移量直接去取後面的數據,而是先把偏移量 + 要取的條數,然後再把前面偏移量這一段的數據拋棄掉再返回的。
  • 如果使用優化方案一,返回上次最大查詢記錄(偏移量),這樣可以跳過偏移量,效率提升不少。
  • 方案二使用 order by+索引,也是可以提高查詢效率的。
  • 方案三的話,建議跟業務討論,有沒有必要查這麼後的分頁。因為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會往後翻太多頁。

12. 盡量避免向客戶端返回過多數據量,使用limit分頁

假設業務需求是,用戶請求查看自己最近一年觀看過的電影數據。

反例:

# 一次性查詢所有數據回來
select * from LivingInfo 
where watchId =useId 
and watchTime >= Date_sub(now(),Interval 1 Y)

正例:

# 分頁查詢 
select * from LivingInfo 
where watchId =useId 
and watchTime>= Date_sub(now(),Interval 1 Y) 
limit offset,pageSize

# 如果是前端分頁,可以先查詢前兩百條記錄,因為一般用戶應該也不會往下翻太多頁
select * from LivingInfo 
where watchId =useId 
and watchTime>= Date_sub(now(),Interval 1 Y) 
limit 200 ;

13. 優化 like 語句

當用到模糊關鍵字查詢使用 like 時,like很可能讓索引失效。

反例: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strive_day';
-- 或者使用 % 包裹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strive_day%';

正例: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strive_day%';

理由:

  • 把 % 放前面,不會走索引查詢。
  • 把 % 放關鍵字後面,會走索引進行查詢。
  • 將 % 包裹關鍵字,也不會走索引查詢。
  • 無前置 %,隻有後置 % 才會走索引查詢

14. 盡量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mysql的內置函數

案例:查詢最近七天內登陸過的用戶(假設 loginTime 字段加瞭索引)

反例:

SELECT * FROM system_user user
WHERE Date_ADD(user.loginTime,Interval 7 DAY) >= now();

正例:

SELECT * FROM system_user user
WHERE user.loginTime >=Date_ADD(NOW(),INTERVAL - 7 DAY);

理由:

  • 索引列上使用mysql的內置函數,索引會失效
  • 如果索引列不加內置函數,會走索引查詢

15. 使用聯合索引時,註意索引列的順序,一般遵循 最左匹配原則

假設有一個聯合索引 (user_id, age),user_id 在前,age 在後。

反例: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age = 10;

正例:

# 符合最左匹配原則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and age = 21;
# 符合最左匹配原則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理由:

  • 當我們創建一個聯合索引的時候,如(k1,k2,k3),相當於創建瞭(k1)、(k1,k2)和(k1,k2,k3)三個索引,這就是最左匹配原則。
  • 聯合索引不滿足最左原則,索引一般會失效,但是這個還跟Mysql優化器有關的。

16. 在適當時候,使用覆蓋索引。

覆蓋索引能夠使得你的SQL語句不需要 回表,僅僅訪問索引就能夠得到所有需要的數據,大大提高瞭查詢效率。

反例:

# like模糊查詢,不走索引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user_id like '%123%'
# id為主鍵,那麼為普通索引,即覆蓋索引。
select user_id, name, age from user where userid like '%123%';

17. 刪除冗餘和重復索引

反例:

  KEY `idx_userId` (`userId`)
  KEY `idx_userId_age` (`userId`,`age`)

正例:

  KEY `idx_userId_age` (`userId`,`age`)
#  刪除 userId 的索引(KEY `idx_userId_age` (`userId`,`age`))
#  因為組合索引(A,B)相當於創建瞭(A)和(A,B)索引。

理由:

  • 重復的索引需要維護,並且優化器在優化查詢的時候也需要逐個地進行考慮,這會影響性能

18. Inner join 、left join、right join,優先使用Inner join,如果是left join,左邊表結果盡量小

Inner join 內連接,在兩張表進行連接查詢時,隻保留兩張表中完全匹配的結果集

left join 在兩張表進行連接查詢時,會返回左表所有的行,即使在右表中沒有匹配的記錄。

right join 在兩張表進行連接查詢時,會返回右表所有的行,即使在左表中沒有匹配的記錄。

都滿足SQL需求的前提下,優先使用Inner join(內連接),如果要使用left join,左邊表數據結果盡量小,如果有條件的盡量放到左邊處理。

反例:

select name, age from tab1 t1 left join tab2 t2  on t1.age = t2.age where t1.id = 2;

正例:

select name, age from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id = 2) t1 left join tab2 t2 on t1.age = t2.age;

理由:

  • 如果 inner join 是等值連接,或許返回的行數比較少,所以性能相對會好一點
  • 使用瞭左連接,左邊表數據結果盡量小,條件盡量放到左邊處理,意味著返回的行數可能比較少

19. 如果插入數據過多,考慮 批量插入

反例:

for(User u :list)
{ INSERT into user(name,age) values(name, age)}

正例:

//一次500批量插入,分批進行
insert into user(name,age) values
<foreach collection="list" item="item" index="index" separator=",">
 (#{item.name},#{item.age})
</foreach>

理由:

  • 批量插入性能好,減少時間損耗。

20. 盡量少用 distinct 關鍵字

distinct 關鍵字一般用來過濾重復記錄,以返回不重復的記錄。在查詢一個字段或者很少字段的情況下使用時,給查詢帶來優化效果。但是在字段很多的時候使用,卻會大大降低查詢效率。

反例:

# 去重多個字段
SELECT DISTINCT * from  user;

正例:

select DISTINCT name from user;

理由:

  • 帶 distinct 的語句 cpu 時間和占用時間都高於不帶distinct的語句。
  • 因為當查詢很多字段時,如果使用distinct,數據庫引擎就會對數據進行比較,過濾掉重復數據,然而這個比較、過濾的過程會占用系統資源,cpu時間。

21. 不要有超過5個以上的表連接

理由:

  • 連表越多,編譯的時間和開銷也就越大
  • 連表可讀性差,把連接表拆開成較小的幾個執行,可讀性更高

22. 數據量大的時候,如何優化更新語句。

數據量大的時候,需要避免同時修改或刪除過多數據,同時會造成cpu利用率過高,從而影響別人對數據庫的訪問。

反例:

# 一次刪除10萬或者100萬+條數據
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 1000000;
# 或者采用單一循環操作,效率低,時間漫長
for(User user:list){delete from user;}

正例:

# 分批進行刪除,如每次500   
delete user where id < 500
delete user where id >= 500 and id < 1000;
...
delete user where id >= 999500 and id < 1000000;

理由:

  • 一次性 刪除/更新 太多數據,可能會有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 的錯誤,所以建議分批操作。

23. 合理使用 exist 和 in

假設表A表示某企業的員工表,表B表示部門表,查詢所有部門的所有員工SQL

反例::

select * from A where deptId in (select deptId from B);

這樣寫等價於:

先查詢部門表B
select deptId from B
再由部門deptId,查詢A的員工
select * from A where A.deptId = B.deptId

可以抽象成這樣的一個循環語句:

List<> resultSet ;    
for(int i = 0; i < B.length; i ++) {
 for(int j = 0; j < A.length; j ++) {
     if(A[i].id == B[j].id) {
         resultSet.add(A[i]);
            break;          
        }       
     }    
 }

我們也可以用exists實現一樣的查詢功能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A.deptId = B.deptId);

上述代碼等價於:

select * from A,先從A表做循環
select * from B where A.deptId = B.deptId,再從B表做循環.

因為exists查詢的理解就是,先執行主查詢,獲得數據後,再放到子查詢中做條件驗證,根據驗證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主查詢的數據結果是否得以保留。

同理,可以抽象成這樣一個循環:

List<> resultSet;    
for(int i = 0; i < A.length; i ++) {
 for(int j = 0; j < B.length; j ++) {
     if(A[i].deptId == B[j].deptId) {
         resultSet.add(A[i]);
            break;          
            }       
        }    
    }

理由:

  • 數據庫最費勁的就是跟程序鏈接釋放。假設鏈接瞭兩次,每次做上百萬次的數據集查詢,查完就走,這樣就隻做瞭兩次;相反如果每次單獨查詢,建立瞭上百萬次鏈接,申請鏈接釋放反復重復
  • mysql優化原則,就是小表驅動大表,小的數據集驅動大的數據集,從而讓性能更優
  • 我們要選擇最外層循環小的,也就是,如果B的數據量小於A,適合使用 in,如果B的數據量大於A,即適合選擇exist

24. 盡量使用數字型字段,若隻含數值信息的字段盡量不要設計為字符型

反例:

`king_id` varchar(20) NOT NULL COMMENT '123'

正例:

 `king_id` int(11) NOT NULL COMMENT '123'

理由:

  • 相對於數字型字段,字符型會降低查詢和連接的性能,並會增加存儲開銷。

25. 盡量用 union all 替換 union

如果檢索結果中不會有重復的記錄,推薦 union all 替換 union

反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unio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20

正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union all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20

理由:

  • 如果使用union,不管檢索結果有沒有重復,都會嘗試進行合並,然後在輸出最終結果前進行排序。
  • 如果已知檢索結果沒有重復記錄,使用 union all 代替 union,這樣會提高效率。

26. 如果字段類型是字符串,where時一定用引號括起來,否則將導致索引失效

反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正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1';

理由:

第一條語句未加單引號就不走索引,這是因為不加單引號時,是字符串跟數字的比較,它們類型不匹配,MySQL會做隱式的類型轉換,把它們轉換為浮點數再做比較。

總結

到此這篇關於MySQL優化之如何寫出高質量sql語句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MySQL優化sql語句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