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詳解
一、快速入門
示例:有一定基礎的小夥伴們可以選擇性的跳過該步驟
HashMap是Java程序員使用頻率最高的用於映射鍵值對(key和value)處理的數據類型。隨著JDK版本的跟新,JDK1.8對HashMap底層的實現進行瞭優化,列入引入紅黑樹的數據結構和擴容的優化等。本文結合JDK1.7和JDK1.8的區別,深入探討HashMap的數據結構實現和功能原理。
Java為數據結構中的映射定義瞭一個接口java.uti.Map,此接口主要有四個常用的實現類,分別是HashMap,LinkedHashMap,Hashtable,TreeMap,IdentityHashMap。本篇文章主要講解HashMap以及底層實現原理。
1.HashMap的常用方法
// Hashmap存值:----------------------------------》 .put("key","value"); ----------》無返回值。 // // Hashmap取值:----------------------------------》 .get("key");-------------------》 返回Value的類型。 // // Hashmap判斷map是否為空:-----------------------》 .isEmpty(); -------------------》返回boolean類型。 // // Hashmap判斷map中是否存在這個key:--------------》.containsKey("key");------------》返回boolean類型。 // // Hashmap判斷map中是否含有value:----------------》.containsValue("value");-------》返回boolean類型。 // // Hashmap刪除這個key值下的value:----------------》.remove("key");-----------------》返回Value的類型。 // // Hashmap顯示所有的value值:---------------------》.values(); --------------------》返回Value的類型。 // // Hashmap顯示map裡的值得數量:-------------------》.size(); ----------------------》返回int類型 // // HashMap顯示當前已存的key:---------------------》 .keySet();-------------------》返回Key的類型數組。 // // Hashmap顯示所有的key和value:-----------------》.entrySet());------------------》返回Key=Value類型數組。 // // Hashmap添加另一個同一類型的map:--------------》.putAll(map); -----------------》(參數為另一個同一類型的map)無返回值。 // // Hashmap刪除這個key和value:------------------》.remove("key", "value");-------》(如果該key值下面對應的是該value值則刪除)返回boolean類型。 // // Hashmap替換這個key對應的value值(JDK8新增):---》.replace("key","value");-------》返回被替換掉的Value值的類型。 // // 克隆Hashmap:-------------------------------》.clone(); ---------------------》返回object類型。 // // 清空Hashmap:-------------------------------》.clear(); ---------------------》無返回值。
2.HashMap的幾個重要知識點
- HashMap是無序且不安全的數據結構。
- HashMap 是以key–value對的形式存儲的,key值是唯一的(可以為null),一個key隻能對應著一個value,但是value是可以重復的。
- HashMap 如果再次添加相同的key值,它會覆蓋key值所對應的內容,這也是與HashSet不同的一點,Set通過add添加相同的對象,不會再添加到Set中去。
- HashMap 提供瞭get方法,通過key值取對應的value值,但是HashSet隻能通過迭代器Iterator來遍歷數據,找對象。
二、JDK7與JDK8的HashMap區別
既然講HashMap,那就不得不說一下JDK7與JDK8(及jdk8以後)的HashMap有什麼區別:
- jdk8中添加瞭紅黑樹,當鏈表長度大於等於8的時候鏈表會變成紅黑樹
- 鏈表新節點插入鏈表的順序不同(jdk7是插入頭結點,jdk8因為要把鏈表變為紅 黑樹所以采用插入尾節點)
- hash算法簡化 ( jdk8 )
- resize的邏輯修改(jdk7會出現死循環,jdk8不會)
三、HashMap的容量與擴容機制
1.HashMap的默認負載因子
/** * The load factor used when none specified in constructor. */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默認的負載因子是0.75f,也就是75% 負載因子的作用就是計算擴容閾值用,比如說使用 *無參構造方法創建的HashMap 對象,他初始長度默認是16 閾值 = 當前長度 * 0.75 就 *能算出閾值,當當前長度大於等於閾值的時候HashMap就會進行自動擴容 */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經常會問道一個問題:為什麼HashMap的默認負載因子是0.75,而不是0.5或者是整數1呢?
答案有兩種:
- 閾值(threshold) = 負載因子(loadFactor) x 容量(capacity) 根據HashMap的擴容機制,他會保證容量(capacity)的值永遠都是2的冪 為瞭保證負載因子x容量的結果是一個整數,這個值是0.75(4/3)比較合理,因為這個數和任何2的次冪乘積結果都是整數。
- 理論上來講,負載因子越大,導致哈希沖突的概率也就越大,負載因子越小,費的空間也就越大,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利弊關系,所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數學推理,可以測算出這個數值在0.75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2.HashMap的擴容機制
寫數據之後會可能觸發擴容,HashMap結構內,我記得有一個記錄當前數據量的字段,這個數據量字段到達擴容閾值的話,它就會觸發擴容的操作
閾值(threshold) = 負載因子(loadFactor) x 容量(capacity)
當HashMap中table數組(也稱為桶)長度 >= 閾值(threshold) 就會自動進行擴容。擴容的規則是這樣的,因為table數組長度必須是2的次方數,擴容其實每次都是按照上一次tableSize位運算得到的就是做一次左移1位運算,
假設當前tableSize是16的話 16轉為二進制再向左移一位就得到瞭32 即 16 << 1 == 32 即擴容後的容量,也就是說擴容後的容量是當前
容量的兩倍,但記住HashMap的擴容是采用當前容量向左位移一位(newtableSize = tableSize << 1),得到的擴容後容量,而不是當前容量x2
問題又來瞭,為什麼計算擴容後容量要采用位移運算呢,怎麼不直接乘以2呢?
這個問題就比較簡單瞭,因為cpu畢竟它不支持乘法運算,所有的乘法運算它最終都是再指令層面轉化為瞭加法實現的,這樣效率很低,如果用位運算的話對cpu來說就非常的簡潔高效。
3.HashMap中散列表數組初始長度
/** *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 * HashMap中散列表數組初始長度為 16 (1 << 4) * 創建HashMap的時候可以設置初始化容量和設置負載因子, * 但HashMap會自動優化設置的初始化容量參數,確保初始化 * 容量始終為2的冪 */
老問題又來瞭,為啥HashMap中初始化大小為什麼是16呢?
首先我們看hashMap的源碼可知當新put一個數據時會進行計算位於table數組(也稱為桶)中的下標:
int index =key.hashCode()&(length-1);
hahmap每次擴容都是以 2的整數次冪進行擴容
因為是將二進制進行按位於,(16-1) 是 1111,末位是1,這樣也能保證計算後的index既可以是奇數也可以是偶數,並且隻要傳進來的key足夠分散,均勻那麼按位於的時候獲得的index就會減少重復,這樣也就減少瞭hash的碰撞以及hashMap的查詢效率。
那麼到瞭這裡你也許會問? 那麼就然16可以,是不是隻要是2的整數次冪就可以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為什麼不是8,4呢? 因為是8或者4的話很容易導致map擴容影響性能,如果分配的太大的話又會浪費資源,所以就使用16作為初始大小。
四、HashMap的結構
JDK7與JDK8及以後的HashMap結構與存儲原理有所不同:
Jdk1.7:數組 + 鏈表 ( 當數組下標相同,則會在該下標下使用鏈表)
Jdk1.8:數組 + 鏈表 + 紅黑樹 (預值為8 如果鏈表長度 >=8則會把鏈表變成紅黑樹 )
Jdk1.7中鏈表新元素添加到鏈表的頭結點,先加到鏈表的頭節點,再移到數組下標位置
Jdk1.8中鏈表新元素添加到鏈表的尾結點
(數組通過下標索引查詢,所以查詢效率非常高,鏈表隻能挨個遍歷,效率非常低。jdk1.8及以
上版本引入瞭紅黑樹,當鏈表的長度大於或等於8的時候則會把鏈表變成紅黑樹,以提高查詢效率)
五、HashMap存儲原理與存儲流程
1.HashMap存儲原理
- 獲取到傳過來的key,調用hash算法獲取到hash值
- 獲取到hash值之後調用indexFor方法,通過獲取到的hash值以及數組的長度算
- 出數組的下標 (把哈希值和數組容量轉換為二進,再在數組容量范圍內與哈希值
- 進行一次與運算,同為1則1,不然則為0,得出數組的下標值,這樣可以保證計算出的數組下標不會大於當前數組容量)
- 把傳過來的key和value存到該數組下標當中。
- 如該數組下標下以及有值瞭,則使用鏈表,jdk7是把新增元素添加到頭部節點 jdk8則添加到尾部節點。
2.HashMap存儲流程
前面尋址算法都是一樣的,根據key的hashcode經過高低位異或之後的值,再按位與 &(table.lingth – 1),得到一個數組下標,然後根據這個數組下標內的狀況,狀況不同,然後情況也不同,大概分為瞭4種狀態:
( 1.)第一種就是數組下標下內容為空:
這種情況沒什麼好說的,為空據直接占有這個slot槽位就好瞭,然後把當前.put方法傳進來的key和value包裝成一個node對象,放到這個slot中就好瞭。
( 2.)第二種情況就是數組下標下內容不為空,但它引用的node還沒有鏈化:
這種情況下先要對比一下這個node對象的key與當前put對象的key是否完全.相等,如果完全相等的情況下,就行進行replace操作,把之前的槽位中node.下的value替換成新的value就可以瞭,否則的話這個put操作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hash沖突,這種情況在slot槽位後面追加一個node就可以瞭,用尾插法 ( 前面講過,jdk7是把新增元素添加到頭部節點,而jdk8則添加到尾部節點)。
( 3.)第三種就是該數組下標下內容已經被鏈化瞭:
這種情況和第二種情況處理很相似,首先也是迭代查找node,看看鏈表上中元素的key,與當前傳過來的key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完全一致的話還是repleace操作,用put過來的新value替換掉之前node中的value,否則的話就是一致迭代到鏈表尾節點也沒有匹配到完全一致的node,就和之前的一樣,把put進來數據包裝成node追加到鏈表的尾部,再檢查一下當前鏈表的長度,有沒有達到樹化閾值,如果達到瞭閾值就調用一個樹化方法,樹化操作都是在這個方法裡完成的。
( 4.)第四種情況就是沖突很嚴重的情況下,這個鏈表已經轉化成紅黑樹瞭:
紅黑樹就比較復雜 要將清楚這個紅黑樹還得從TreeNode說起 TreeNode繼承瞭Node結構,在Node基礎上加瞭幾個字段,分別是指向父節點parent字段,指向左子節點left字段,指向右子節點right字段,還有一個表示顏色的red字段,這就是TreeNode的基本結構,然後紅黑樹的插入操作,首先找到一個合適的插入點,就是找到插入節點的父節點,然後紅黑樹它又滿足二叉樹的所有特性,所以找這個父節點的操作和二叉樹排序是完全一致的,然後說一下這個二叉樹排序,其實就是二分查找算法映射出來的結構,就是一個倒立的二叉樹,然後每個節點都可以有自己的子節點,本且左節點小於但前節點,右節點大於當前節點,然後每次向下查找一層就能那個排除掉一半的數據,查找效率非常的高效,當查找的過程中也是分情況的。
首先第一種情況就是一直向下探測,直到查詢到左子樹或者右子樹位null,說明整個樹中,並沒有發現node鏈表中的key與當前put key一致的TreeNode,那此時探測節點就是插入父節點的所在瞭,然後就是判斷插入節點的hash值和父節點的hash值大小決定插入到父節點的左子樹還是右子樹。當然插入會打破平衡,還需要一個紅黑樹的平衡算法保持平衡。
其次第二種情況就是根節點在向下探測過程中發現TreeNode中key與當前put的key完全一致,然後就也是一次repleace操作,替換value。
六、jdk8中HashMap為什麼要引入紅黑樹?
其實主要就是為瞭解決jdk1.8以前hash沖突所導致的鏈化嚴重的問題,因為鏈表結構的查詢效率是非常低的,他不像數組,能通過索引快速找到想要的值,鏈表隻能挨個遍歷,當hash沖突非常嚴重的時候,鏈表過長的情況下,就會嚴重影響查詢性能,本身散列列表最理想的查詢效率為O(1),當時鏈化後鏈化特別嚴重,他就會導致查詢退化為O(n)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所以jdk8中的HashMap添加瞭紅黑樹來解決這個問題,當鏈表長度>=8的時候鏈表就會變成紅黑樹,紅黑樹其實就是一顆特殊的二叉排序樹嘛,這個時間復雜…反正就是要比列表強很多
七、擴容後的新table數組,那老數組中的這個數據怎麼遷移呢
遷移其實就是挨個桶位推進遷移,就是一個桶位一個桶位的處理,主要還是看當前處理桶位的數據狀態把,這裡也是分瞭大概四種狀態:
這四種的遷移規則都不太一樣
(1.)第一種就是數組下標下內容為空:
這種情況下就沒什麼可說的,不用做什麼處理。
( 2.)第二種情況就是數組下標下內容不為空,但它引用的node還沒有鏈化:
當slot它不為空,但它引用的node還沒有鏈化的時候,說明這個槽位它沒有發生過hash沖突,直接遷移就好瞭,根據新表的tableSize計算出他在新表的位置,然後存放進去就好瞭。
( 3.)第三種就是slot內儲存瞭一個鏈化的node:
當node中next字段它不為空,說明槽位發生過hash沖突,這個時候需要把當前槽位中保存的這個鏈表拆分成兩個鏈表,分別是高位鏈和低位鏈
(4.)第四種就是該槽位儲存瞭一個紅黑樹的根節點TreeNode對象:
這個就很復雜瞭,本文章暫時不做過多的介紹(博主還沒整明白 =_=! )
到此這篇關於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JDK8中的HashMap初始化和擴容機制詳解
- 深入理解Java中的HashMap
- Java京東面試題之為什麼HashMap線程不安全
- Java詳細分析講解HashMap
- 解析HashMap中的put方法執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