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source命令的使用簡介

 一個線上問題的引發的思考

    今天上班的時候,開發的同事拿過來一個.zip的壓縮包文件,說是要把裡面的數據倒入到數據庫裡面,本來想著是成型的SQL,隻需要復制粘貼一下,倒入到數據庫中就可以瞭。拿到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沒我想的那麼簡單,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壓縮包,大概30多M,解壓之後,發現裡面的內容是個.sql的數據文件,文件的大小是645M左右,這麼大的文件,要是手動粘貼上去,那簡直太變態瞭。第一反應這個是不是mysqldump出來的備份數據,要是這樣的話,就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中進行恢復瞭。於是打開看瞭一下裡面的內容,發現這是一個標準的Navicat導出的sql文件,裡面全都是各種的插入語句,到這裡,一下子釋然瞭,因為這樣的就sql文件可以直接通過MySQL的source命令來倒入到數據庫中,因為數據量很大,為瞭避免出錯,我重新看瞭看source的語法,這裡簡單說明下。

 MySQL之source命令

    mysql source命令主要用來倒入超大的sql文件,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導入大的數據文件的情況,在MySQL中,用mysql source命令可以導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MySQL source的基本語法如下:

mysql>use dbtest;
mysql>set names utf8;
mysql>source D:/xxx/xxx/back.sql;

    首先我們選定需要倒入數據的數據庫,然後設定默認字符集,接著使用source命令,後面跟上我們的.sql所在的絕對路徑就可以瞭。如果我們的文件有5個,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一個一個倒入到數據庫中,切記選定正確的數據庫名稱。

   考慮這樣一種需求,如果我們有10個這樣的文件,假設手動一條一條去添加,難免出現一些錯誤。這時候,我們可以采用一個辦法,就是把我們要寫的這些source命令寫在一個文件中,像下面這樣:

source D:/xxx/xxx/back0.sql;
source D:/xxx/xxx/back1.sql;
source D:/xxx/xxx/back2.sql;
source D:/xxx/xxx/back3.sql;
source D:/xxx/xxx/back4.sql;
source D:/xxx/xxx/back5.sql;
source D:/xxx/xxx/back6.sql;
source D:/xxx/xxx/back7.sql;
source D:/xxx/xxx/back8.sql;
source D:/xxx/xxx/back9.sql;

然後我們去source這個文件,直接就可以順序執行這些命令。這種方法,似乎已經解決瞭我們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操作方式,還存在一個新的問題,如果有100個這樣的文件,而且他們的名稱有一定的規律,我們一個個去寫命令肯定很麻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寫腳本的方式或者使用各類編輯器的列編輯模式,先產生這樣一個一個的命令行,最後再一次粘貼到文件中,最終執行source命令即可。

需要註意的是,source命令執行的時候,會把query ok的命令打印到前段輸入框,像下面這樣: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Query ok;

如果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可以將source命令的輸出結果重定向到一個文件中,這樣就可以避免不停的在控制臺輸出瞭。

mysql>use db_test
mysql>source D:/test.sql > output.log

    最後提醒一點,source命令需要在mysql命令行中使用,而不像mysqldump那樣直接可在命令行使用。

    今天就簡單寫這麼多吧。

以上就是MySQL source命令的使用簡介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MySQL source命令的使用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None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