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inline用法案例詳解
1 引入inline關鍵字的原因
在c/c++中,為瞭解決一些頻繁調用的小函數大量消耗棧空間(棧內存)的問題,特別的引入瞭inline修飾符,表示為內聯函數,棧空間就是指放置程序的局部數據(也就是函數內數據)的內存空間。在系統下,棧空間是有限的,假如頻繁大量的使用就會造成因棧空間不足而導致程序出錯的問題,如,函數的死循環遞歸調用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棧內存空間枯竭。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string.h> // 函數定義為inline即:內聯函數 inline char* inline_test(int num) { return (num % 2 > 0) ? "奇" : "偶"; } int main() { int i = 0; for (i = 1; i < 10; i++) { printf("inline_test: i:%d 奇偶性:%s\n", i, inline_test(i)); } return 0; }
上面的例子就是標準的內聯函數的用法,使用inline修飾帶來的好處我們表面看不出來,其實,在內部的工作就是在每個for循環的內部任何調用dbtest(i)的地方都換成瞭(i%2>0)?”奇”:”偶”,這樣就避免瞭頻繁調用函數對棧內存重復開辟所帶來的消耗。
是否內聯 可以在編碼、編譯、連接、甚至是應用程序的安裝進行的。
非運行期,反匯編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函數調用call沒有就是inline瞭。
2 inline使用限制
inline的使用是有所限制的,inline隻適合涵數體內代碼簡單的涵數使用,
(1) 不能包含復雜的結構控制語句例如while、switch,並且不能內聯函數本身不能是直接遞歸函數(即,自己內部還調用自己的函數)。
(2) 而所有(除瞭最平凡,幾乎什麼也沒做)的虛擬函數,都追阻止inlining的進行。
這應該不會引起太多的驚訝,因為virtual意味著”等待,直到執行時期再確定應該調用哪一個函數“,
而inline卻意味著”在編譯階段,將調用動作以被調用函數的主體取代之“。
如果編譯器做決定時,尚不知道該調用哪一個函數,你就很難責成他們做出一個inline函數。
3 inline僅是一個對編譯器的建議
inline函數僅僅是一個對編譯器的建議,所以最後能否真正內聯,看編譯器的意思,
它如果認為函數不復雜,能在調用點展開,就會真正內聯,並不是說聲明瞭內聯就會內聯,聲明內聯隻是一個建議而已。
幸運的是大多數編譯器提供瞭一個診斷級別:如果它們無法將你要求的函數 inline 化, 會給你一個警告信息。
4. 建議
(1) inline函數的定義放在頭文件中
inline 在大多數 C++ 程序中是編譯行為。其次,因為內聯函數要在調用點展開,所以編譯器必須隨處可見內聯函數的定義,要不然就成瞭非內聯函數的調用瞭。所以,這要求每個調用瞭內聯函數的文件都出現瞭該內聯函數的定義。因此,將內聯函數的定義放在頭文件裡實現是合適的,省卻你為每個文件實現一次的麻煩。
(2) 聲明跟定義要一致
如果在每個文件裡都實現一次該內聯函數的話,那麼,最好保證每個定義都是一樣的,否則,將會引起未定義的行為。如果不是每個文件裡的定義都一樣,那麼,編譯器展開的是哪一個,那要看具體的編譯器而定。所以,最好將內聯函數定義放在頭文件中。
(3)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往往是 inlining 的糟糕候選人
因為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編譯器往往做瞭各式各樣的保證。當你創建對象, 每一個基類和成員都會自動構造, 當你釋放對象, 每個基類和成員都要自動釋放。
5 類中的成員函數與inline
類 inline 函數有兩種方法:
(1) 隱喻式:定義在類中的成員函數缺省都是內聯的,如果在類定義時就在類內給出函數定義,那當然最好。
(2) 明確聲明:如果在類中未給出成員函數定義,而又想內聯該函數的話,那在類外要加上inline,否則就認為不是內聯的。
例如,
class A { public:void Foo(int x, int y) { } // 自動地成為內聯函數 }
將成員函數的定義體放在類聲明之中雖然能帶來書寫上的方便,但不是一種良好的編程風格,上例應該改成:
// 頭文件 class A { public: void Foo(int x, int y); }
// 定義文件 inline void A::Foo(int x, int y){}
6 inline 是一種“用於實現的關鍵字”
關鍵字inline 必須與函數定義體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數成為內聯,僅將inline 放在函數聲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如下風格的函數Foo 不能成為內聯函數: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inline 僅與函數聲明放在一起 void Foo(int x, int y){}
而如下風格的函數Foo 則成為內聯函數:
void Foo(int x, int y);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 inline 與函數定義體放在一起
所以說,inline 是一種“用於實現的關鍵字”,而不是一種“用於聲明的關鍵字”。一般地,用戶可以閱讀函數的聲明,但是看不到函數的定義。盡管在大多數教科書中內聯函數的聲明、定義體前面都加瞭inline 關鍵字,但我認為inline不應該出現在函數的聲明中。這個細節雖然不會影響函數的功能,但是體現瞭高質量C++/C 程序設計風格的一個基本原則:聲明與定義不可混為一談,用戶沒有必要、也不應該知道函數是否需要內聯。
7 慎用inline
內聯能提高函數的執行效率,為什麼不把所有的函數都定義成內聯函數?如果所有的函數都是內聯函數,還用得著“內聯”這個關鍵字嗎?
內聯是以代碼膨脹(復制)為代價,僅僅省去瞭函數調用的開銷,從而提高函數的執行效率。 如果執行函數體內代碼的時間,相比於函數調用的開銷較大,那麼效率的收獲會很少。另一方面,每一處內聯函數的調用都要復制代碼,將使程序的總代碼量增大,消耗更多的內存空間。
以下情況不宜使用內聯:
(1) 如果函數體內的代碼比較長,使用內聯將導致內存消耗代價較高。
(2) 如果函數體內出現循環,那麼執行函數體內代碼的時間要比函數調用的開銷大。
(3) 類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容易讓人誤解成使用內聯更有效。要當心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可能會隱藏一些行為,如“偷偷地”執行瞭基類或成員對象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所以不要隨便地將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定義體放在類聲明中。
一個好的編譯器將會根據函數的定義體,自動地取消不值得的內聯(這進一步說明瞭 inline 不應該出現在函數的聲明中)。
8 總結
內聯函數並不是一個增強性能的靈丹妙藥。隻有當函數非常短小的時候它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是,如果函數並不是很短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被調用的話,那麼將會使得可執行體的體積增大。 最令人煩惱的還是當編譯器拒絕內聯的時候。在老的實現中,結果很不盡人意,雖然在新的實現中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還是不那麼完善的。一些編譯器能夠足夠的聰明來指出哪些函數可以內聯哪些不能,但是大多數編譯器就不那麼聰明瞭,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的經驗來判斷。如果內聯函數不能增強性能,就避免使用它!
到此這篇關於C++中inline用法案例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C++中inline用法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