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java構造方法Vector刪除元素源碼分析

(註意:本文基於JDK1.8) 

前言

包括迭代器中的remove()方法,以及刪除單個元素、刪除多個元素、刪除所有元素、刪除不包含的所有元素的方法,Vector中共計10個對外的API可以用於刪除元素,今天一起分析每一個刪除元素的方法是如何實現的!

remove(int)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E remove(int index) {
        modCount++;
        if (index >= elementCount)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elementCount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elementCount] = null; // Let gc do its work
 
        return oldValue;
    }

用於刪除指定下標單個元素的方法,傳入的參數index表示元素的下標,第一個元素的下標是0,這個基礎知識點不要忘記哦

1、為fail-fast機制保駕護航

modCount是Vector對象持有的一個int變量,它本身位於Vector的父類AbstractList中,此處增加1,表示Vector的元素狀態發生改變,迭代器那裡會使用fail-fast,防止多線程下即遍歷又刪除,也防止單線程下,一邊遍歷元素、一邊刪除元素

2、檢查下標是否存在元素

檢查傳入的下標index是否存在元素,當index與elementCount相等或者大於elementCount,此處的index並沒有元素,所以不能刪除沒有元素的位置,此處作者拋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對象,為此告知調用者,你傳入的下標根本沒有元素,怎麼刪除呢?

3、保存刪除的元素到局部變量

調用elementData元素,並傳入下標index,獲得指定下標處的元素,並由局部變量oldValue負責保存

4、計算需要挪動元素的數量

使用表示元素總數的elementCount減去index、減去1,得到需要挪動元素的數量並存儲到局部變量numMoved

5、挪動元素

如果需要挪動元素,就將index下標後面的所有元素向前挪動(復制)

6、減少元素總數值

先將元素總數elementCount減去1

7、將持有元素的引用,賦值為null

將Vector對象持有的數組elementData對象的指定下標處,賦值為null,GC會刪除沒有Root結點對象連接的對象

8、向調用者返回刪除後的元素

return會返回此時被刪除的元素對象

remove(Object)方法分析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return removeElement(o);
    }

用於將第一個匹配的元素對象刪除的方法,傳入的參數為元素對象,此方法並沒有使用synchronized修飾,那麼它如何保證線程安全的刪除元素呢?往下看……

1、實際調用removeElement()方法

2、向調用者返回刪除結果

removeElement(Object)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removeElement(Object obj) {
        modCount++;
        int i = indexOf(obj);
        if (i >= 0) {
            removeElementAt(i);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用於刪除元素的方法,使用synchronized修飾,同一時刻隻有獲得對象鎖的線程可以執行該方法,未獲得對象鎖的線程,將被阻塞在方法的入口處,傳入的1個參數表示元素對象

1、fail-fast機制保護

modCount增加1,表示Vector持有的元素發生改變

2、獲取元素對象在數組中的下標

調用index()方法,同時會將元素對象ob傳入進去,返回值則由局部變量i負責存儲,它存儲的是元素在數組中下標

3、元素存在,則繼續執行刪除工作

當局部變量i的值大於等於0,說明元素存儲在數組中(Vector對象持有一個數組對象,用於保存元素的引用),通過調用removeElement()方法完成刪除工作,最後向調用者返回true,表示刪除元素成功

4、當元素不存在時,向調用者返回false

removeElementAt(int)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moveElementAt(int index) {
        modCount++;
        if (index >= elementCount) {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 " >= " +
                                                     elementCount);
        }
        else if (index < 0) {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
        int j = elementCount - index - 1;
        if (j > 0) {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 + 1, elementData, index, j);
        }
        elementCount--;
        elementData[elementCount] = null; /* to let gc do its work */
    }

用於刪除指定下標的元素,使用synchronized修飾,同一時刻隻有1個線程可以執行該方法,其它未獲得對象鎖的線程將被阻塞在入口處,傳入的1個參數index表示元素的下標

1、fail-fast機制

modCount增加1,表示Vector保存的元素發生改變

2、檢查下標是否合理

當傳入的下標index大於等於Vector對象持有的elementCount值時,拋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告知調用者,index >= xx值

當傳入的下標index小於0時,同樣拋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對象,此時隻告知index值是多少

隻有下標0至elementCount – 1的范圍內,才有元素,所以作者的保護相當的合理

3、計算需要移動元素的數量

比如一共保存瞭5個元素(elementCount)、需要刪除下標為3的元素,下標為3的元素是第4個元素,後續需要挪動的元素數量為1,所以

公式為:remove_num = elementCount – index – 1,我們再套進來公式裡:remove_num = 5 – 3 – 1

4、開始挪動元素

挪動元素,而采用的是復制元素,system類的靜態方法arrycopy即可做到,它接受5個參數

第一個參數:表示需要從哪個數組對象中復制元素(源頭)

第二個參數:表示需要從數組對象的哪個下標處,開始復制

第三個參數:表示需要粘貼到哪個數組對象中(目標)

第四個參數:表示需要粘貼到數組對象的起始下標

第五個參數:表示共計復制幾個元素

5、記錄的元素總數減去1

elementCount減少1

6、將剩下的數組中,多餘的引用,刪除掉

因為每個元素都向前復制瞭一位,所以此時的elementCount指向的下標處,還存著對象的引用,這會造成對象無法被GC回收,賦值為null,由GC回收對象占用的內存空間

removeIf()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removeIf(Predicate<? super E> filter) {
        Objects.requireNonNull(filter);
        // figure out which elements are to be removed
        // any exception thrown from the filter predicate at this stage
        // will leave the collection unmodified
        int removeCount = 0;
        final int size = elementCount;
        final BitSet removeSet = new BitSet(size);
        final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for (int i=0;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i < size; i++)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final E element = (E) elementData[i];
            if (filter.test(element)) {
                removeSet.set(i);
                removeCount++;
            }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shift surviving elements left over the spaces left by removed elements
        final boolean anyToRemove = removeCount > 0;
        if (anyToRemove) {
            final int newSize = size - removeCount;
            for (int i=0, j=0; (i < size) && (j < newSize); i++, j++) {
                i = removeSet.nextClearBit(i);
                elementData[j] = elementData[i];
            }
            for (int k=newSize; k < size; k++) {
                elementData[k] = null;  // Let gc do its work
            }
            elementCount = newSize;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modCount++;
        }
        return anyToRemove;
    }

實現Collection接口的方法,用於根據指定條件刪除元素的方法,同樣由synchronized修飾,同一時刻隻有獲取到當前對象鎖的線程可以調用此方法,其它線程如果也調用此方法,會被阻塞在方法的入口處

1、檢查傳入的Predicate對象

確保Predicate對象必須傳入,此處使用Objects的靜態方法requireNonNull()檢查

2、創建用於記錄刪除數量的局部變量

removeCount,默認值為0

3、臨時存儲當前Vector對象持有的元素總數

創建一個局部變量size用於存儲當前元素總數elementCount

4、創建BitSet對象

利用Vector對象持有的元素總數size,用於創建一個BitSet對象,局部變量removeSet臨時指向該此BitSet對象

removeAllElement()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moveAllElements() {
        modCount++;
        // Let gc do its work
        for (int i = 0; i < elementCount; i++)
            elementData[i] = null;
         elementCount = 0;
    }

用於刪除Vector對象持有的所有元素對象

1、fail-fast機制保護

實例變量modCount增加1,表示Vector持有的元素發生變化

2、遍歷數組對象

將Vector對象持有的數組對象elementData中實際保存元素對象引用的所有位置,全部賦值為null,當對象從GC Roots處不可達時,垃圾收集器會回收對象占用的內存空間

3、元素總數標記為0

Vector對象持有的elementCount標記為0,說明Vector對象不再持有任何元素 

removeAll(Collection)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
        return super.removeAll(c);
    }

用於刪除多個元素的方法,隻有與傳入的Collection對象中持有的元素匹配的元素會被刪除

1、直接調用父類的removeAll()方法,並將傳入的Collection對象傳入進去

2、向調用者返回刪除元素的結果

父類中的removeAll(Collection)方法分析

    public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
        Objects.requireNonNull(c);
        boolean modified = false;
        Iterator<?> it = 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if (c.contains(it.next())) {
                it.remove();
                modified = true;
            }
        }
        return modified;
    }

位於父類AbstractCollection中,用於刪除與傳入參數Collection對象中匹配的所有元素

1、檢查傳入參數Collection對象

2、定義局部變量,表示是否修改,默認值false

3、調用iterator()方法獲取迭代器對象,並由局部變量it負責保存

此iterator()方法都是子類去實現,Vector中也實現瞭該方法,此方法會返回一個迭代器對象

4、使用迭代器對象的方法進行遍歷與刪除

hasNext()方法用於判斷是否有下一個元素,當第一次使用時,判斷的是第一個元素

next()方法可以獲取到一個元素,第一次使用時,獲取到的是第一個元素

remove()方法可以刪除一個元素

每當刪除一個元素(Vector中持有的元素與Collection中的某個元素相同),將是否修改的標志位modified賦值為true

5、向調用者返回刪除結果 

retainAll(Collection)方法分析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 {
        return super.retainAll(c);
    }

用於刪除除瞭傳入的Collection對象持有的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求交集……

總結

1、即可以刪除一個元素、也可以刪除多個元素

2、fail-fast機制除瞭保護多線程下的使用,也防止在單線程下即遍歷、又刪除

3、為瞭規避一邊遍歷,一邊刪除的鍋,可以使用迭代器對象提供的一邊遍歷、一邊刪除的方法

以上就是基於java構造方法Vector刪除元素源碼分析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java構造方法Vector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