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Java面向對象編程之多態

Java面向對象編程之多態

一.對於多態的理解:

通俗點理解,多態其實就是一詞多義,就是一種方法的多種狀態,即不同的類對象,調用同一個方法名,有不同的實現效果,如下面這段代碼塊: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g dog = new Dog("豆豆");
        Cat cat = new Cat("花花");
        dog.eat();
        cat.eat();
    }
}

對象dog和cat看似都調用瞭eat方法,都沒有傳參,按理說輸出的結果應該一樣,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讓我們來看一下輸出的結果: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就是多態的一種表現,所屬不同類的不同對象調用同一個方法名,卻有著不同的實現效果。

二.多態的實現方法

Java中通過 方法重寫(也叫方法覆寫)方法重載接口實現多態(主要依賴於繼承機制+方法覆寫)

1.方法重載

方法重載十分好理解,就是子類和父類的方法名相同,但是參數個數或類型不一樣,返回值不作要求,這裡不再贅述

2.方法重寫

對於方法重寫,通常結合向上轉型和向下轉型兩種形式進行應用,其中向上轉型更為常見,向下轉型相對使用較少

(1)向上轉型:就是子類向父類轉,向上轉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實現參數統一化,向上轉型可以表現在三個地方:

其一:產生對象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註意:用這種形式創建的實例化對象dog1,其能調用的方法范圍由父類Animal決定,即隻能調用Animal類中的方法,而不能調用子類獨有的方法,隻有當子類有對父類的方法重寫時,才調用子類重寫後的方法!!!

其二:方法參數的傳遞: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其三:方法返回值的傳遞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向上轉型的最大好處就是——參數統一化,父類引用可以接收子類所有對象

看下面這個例子:

完整代碼為: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Animal(String a){
        name = a;
    }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食物");
    }
    public static void fun(Animal animal){
        animal.eat();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Dog(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骨頭");
    }
}
public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public Cat(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魚");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g dog = new Dog("豆豆");
        Cat cat = new Cat("花花");
        dog.fun(dog);
        cat.fun(cat);
    }
}

結果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拆開來分析:

fun方法的參數為Animal類的實例化對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Animal的子類對象,可以直接傳入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也就是說,對於Animal類的所有子類實例化對象,均可以直接向fun方法傳參,避免瞭重復性的寫諸如 public static void fun(Dod d){}, public static void fun(Cat a){}等方法

(2)向下轉型:向上轉型是子類向父類轉,向下轉型則是將轉為的父類還原為子類,這裡用 還原 這個詞是因為能向下轉型的前提是:先發生向上轉型且我們需要使用子類獨有的方法時,才使用向下轉型,也很好理解,父類不一定是子類,隻有由子類轉成的才可以向下轉型還原,向下轉型的形式如下:

        Animal animal = new Dog("豆豆");
        Dog dog = (Dog)animal;

基本類似與強制類型轉換

註意:向下轉型是有風險的,可能無法強制轉換成功,這裡可以引用instanceof類,用if語句判斷,避免報錯

        if(dog instanceof Dog){
            
        }

(3)方法重寫的幾點註意要求:

  • 隻能覆寫成員方法,不能重寫static靜態方法,但是方法重載是可以重載static方法的
  • 子類進行方法重寫,子類方法的權限修飾符>=父類方法的權限修飾符,同時,子類並不能覆寫父類的private方法,對於父類的包訪問權限修飾方法,在不同包下的子類也不能覆寫
  • 用final修飾的方法也不能覆寫哦(JDK中的String類就是一個final類)
  • 返回值必須相同,或是向上轉型的,即覆寫的方法的返回值可以是父類方法返回類型的子類
  • 註意方法覆寫與方法重載的區別,方法覆寫:子類與父類的方法名一樣,參數、返回值類型均一樣,如果隻返回值類型不一樣編譯會報錯
  • 可使用@override 檢驗方法覆寫是否一樣

(4)最後是一道例題,容易掉坑:

public class A {
    public A(){
        this.func();
    }
    public void func(){
        System.out.println("A");
    }
}
class B extends A{
    private int num;
    public B(int num){
        this.num = num;
    }
    public void func(){
        System.out.println("B的num==" + nu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 b = new B(100);
        b.func();
    }
}

分析運行後會輸出什麼呢?

仔細想想,小心掉坑,答案在文章末尾給出

3.抽象類

對於方法的覆寫,一般的繼承關系下,子類是可以選擇覆寫也可以選擇不覆寫的,但在一些場景下,我們想對子類作出強制性覆寫要求,這就引出瞭抽象類的概念

(1)抽象類用abstract修飾,抽象類是普通類的超集,它隻是在普通類的基礎上多瞭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沒有方法體的,形式如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抽象類必須有子類繼承

(3)抽象類無法實例化對象,僅能用子類new相應的對象

(4)普通子類繼承抽象類,必須覆寫所有的抽象方法,當子類仍為抽象類時,可以選擇不覆寫,依舊保留抽象方法

(5)abstract修飾符不能和final同時使用,也不能和private同時使用

4.接口

上面講的抽象類雖然能實現方法的覆寫,但還是有缺陷的,比如抽象類還是遵循單繼承原則,一個類也隻能繼承一個抽象類,同時,在語義上,隻要繼承,就是A is B 的意思,有時候並不符合邏輯,故而又引出瞭接口這個概念

(1)接口的定義與使用

我們用關鍵字interface來定義接口,子類用關鍵字 implements來實現接口,同時,通常,在命名接口時,我們會用大寫的字母“I”開頭命名以示區別,如下面一段代碼的接口名為 IMessage ,而對於實現接口的子類命名我們通常用Impl作後綴

(2)接口的特點:

接口中隻有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JDK8之前,JDK8又擴展瞭default方法,瞭解即可),如:

public interface IMessag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10;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
}

接口中隻有public權限,且全部為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故而,在接口內,public、static、final、abstract可以省略不寫,默認即為這些關鍵字,故上一段代碼可以直接寫成下面這段:

public interface IMessage {
     int a = 10;
     void print();
}

接口是沒有單繼承限制的,子類可以implements多個父接口,父接口之間用逗號隔開,如:

public class CImpl implements IB,IMessage{    public void print(){            }    public void printf(){            }}
  • 同時,接口之間也可以多繼承,一個接口可以extends多個父接口
  • 接口同抽象類一樣,是不能直接實例化對象的,必須通過實現它的子類進行實例化
  • 如果一個子類既有繼承的父類,也有實現的接口,則先繼承父類再實現父接口

(3)常用的JDK內置的兩大接口

a:Comparable接口

當使用Arrays.sort()方法排序時,當排序對象為自定義的類時,sort方法不知道應該按照對象的什麼屬性進行排序,故而待排序的自定義類需實現該接口,並將抽象方法compareTo覆寫,形式如下: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Comparable<Person> {
//    兩個屬性,name和ag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有參構造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int age){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定義輸出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name + "的年齡是" + age;
    }
//    覆寫compareTo方法
    public int compareTo(Person o){
        return (this.age - o.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言希",18);
        Person p2 = new Person("溫衡",16);
        Person p3 = new Person("思莞",17);
        Person []p = new Person[]{p1,p2,p3};
//        用sort方法排序
        Arrays.sort(p);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p));
    }
}

輸出結果(按年齡升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b: Cloneable接口

Cloneable接口位於java.lang包中,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克隆,在代碼中也就是復制新的對象,新對象的屬性方法都是從原對象中拷貝過來的,在實現該接口時,隻需要覆寫Object類提供的clone方法,如下面示例:

//實現Cloneable接口
public class Animall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    clone方法
    protected Animall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Animall)super.clon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Animall a1 = new Animall();
        a1.name = "豆豆";
//        a2由a1克隆而來
        Animall a2 = a1.clone();
//        輸出a2,和a1一致
        System.out.println(a2.name);
//        但是a1並不是a2
        System.out.println(a1 == a2);
    }
}

結果如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補充

  • Cloneable接口是標記接口,即它本身並沒有任何抽象方法,當一個類實現瞭該接口,就表示該類具備瞭克隆能力
  • clone方法的源代碼為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其中native也是一個關鍵字,表明是本地方法,即調用瞭C++的同名方法故而,我們還可以發現,native修飾的方法也是沒有方法體的
  • 沒有方法體的一定是抽象方法 ⅹ錯誤,因為native方法也是沒有方法體的

好瞭,多態的內容基本就是這麼多瞭,java中的多態主要依賴於繼承和方法覆寫,而對於那些需要強制性覆寫的方法,我們又引出瞭抽象類,再鑒於抽象類有局限,我們又學習瞭接口,整體上內容就是這麼多瞭,註意的細節比較多,多敲代碼理解理解更棒。

最後,將文中那道例題答案奉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答案解析來啦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從main方法開始,執行的第一句為 B b = new B(100);,因為B繼承自A,故而執行B 的構造方法要先去執行A的構造方法,public A(){ this.func(); },這裡註意,雖然是A的構造,但對象是B的,故這裡的this,func()實際是B.func(),public void func(){System.out.println(“B的num==” + num);}

因為這裡其實還沒給num賦值成功,所以num現在還是默認值0,所以輸出瞭答案的第一句 B的num == 0,然後接著執行B的構造方法,將100賦值給瞭num,最後執行b.func,也就輸出瞭答案的第二句 B的num ==100

總結

本篇文章就到這裡瞭,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您能夠多多關註WalkonNet的更多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