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Golang中iota的用法和原理
前言
我們知道iota
是go語言的常量計數器,隻能在常量的const
表達式中使用,在const
關鍵字出現的時將被重置為0
,const
中每新增一行常量聲明iota值自增1(iota
可以理解為const語句塊中的行索引),使用iota可以簡化常量的定義,但其規則必須要牢牢掌握,否則在我們開發中可能會造成誤解,本文嘗試全面總結其使用用法以及其實現原理,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傢有幫助。
iota的使用
iota在const關鍵字出現時將被重置為0
iota
隻能在常量的表達式中使用,iota
在const
關鍵字出現時將被重置為0
。不同const
定義塊互不幹擾。
//const關鍵字出現時將被重置為0 const ( a = iota //0 b //1 ) //不同const定義塊互不幹擾 const ( c = iota //0 )
按行計數
const每新增一行常量聲明,iota計數一次,可以當做const語句中的索引,常用於定義枚舉數據。
const ( n1 = iota //0 n2 //1 n3 //2 n4 //3 )
所有註釋行和空行全部忽略
所有註釋行和空行在編譯時期首先會被清除,所以空行不計數。
const ( a = iota //0 b //1 //此行是註釋 c //2 )
跳值占位
如果某個值不需要,可以使用占位 “_”
,它不是空行,會進行計數,起到跳值作用。
const ( a = iota //0 _ b //2 )
多個iota
同一const塊出現多個iota,隻會按照行數計數,不會重新計數。
const ( a = iota // a=0 b = iota // b=1 c = iota // c=2 )
一行多個iota
一行多個iota,分別計數。
const ( a, b = iota, iota // a=0,b=0 c, d // c=1,d=1 )
首行插隊
開頭插隊會進行計數。
const ( a = 100 // a=100 b = iota // b=1 c = iota // c=2 d // d=3 )
中間插隊
中間插隊會進行計數。
const ( a = iota // a=0 b = 100 // b=100 c = iota // c=2 d // d=3 )
沒有表達式的常量定義復用上一行的表達式
const ( a = iota // iota = 0 b = 1 + iota // iota = 1 c // iota = 2 )
實現原理
iota定義
iota 源碼在 Go 語言代碼庫中的定義位於內建文件 go/src/builtin/builtin.go
中:
const iota = 0 // Untyped int.iota
在這裡聲明瞭一個常量標識符,它的值是0;iota隻是一個簡單的整數0,為什麼能作為常量計數器進行自增的,我們再看一下const的實現。
const
const 塊中每一行在 Go 中使用 spec 數據結構描述, spec 聲明如下:
ValueSpec struct { Doc *CommentGroup //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or nil Names []*Ident // value names (len(Names) > 0) Type Expr // value type; or nil Values []Expr // initial values; or nil Comment *CommentGroup // line comments; or nil }
在這個結構體中有一個切片 ValueSpec.Names,此切片中保存瞭一行中定義的常量,如果一行定義N個常量,那麼 ValueSpec.Names 切片長度即為N。
const塊實際上是spec類型的切片,用於表示const中的多行。
編譯期間構造常量時的偽算法如下:
for iota, spec := range ValueSpecs { for i, name := range spec.Names { obj := NewConst(name, iota...) //此處將iota傳入,用於構造常量 ... } }
iota實際上是遍歷const塊的索引,每行中即便多次使用iota,其值也不會遞增。
到此這篇關於一文搞懂Golang中iota的用法和原理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Golang iota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