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Mustache引擎插值語法使用詳解

什麼是模板引擎

模板引擎是將數據變為視圖最優雅的解決方案

以前出現過的其它數據變視圖的方法

純 DOM 法

數組 join 法

在 js 裡單雙引號內的內容是不能換行的,為瞭提高 dom 結構可讀性,利用瞭數組的 join 方法(將數組變為字符串),註意 join 的參數 ‘’ 不可以省略,否則得到的 str 字符串會是以逗號間隔的

es6 的模板字符串(“)

剛開始用模板引擎時可以引用 如下:

<sc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ajax/libs/mustache.js/4.2.0/mustache.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ajax/libs/mustache.js/4.2.0/mustache.js"></script>

底層核心機理

//最簡單的模板的實現機理,利用的是正則表達式中的replace()方法

// replace()的第二個參數可以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提供捕獲的東西的參數,就是$1

//結合data的對象,即可進行智能的替換

//編譯普通對象成token
const templateStr = `<h3>我今天買瞭一部{{thing}}手機,花瞭我{{money}}元,心情好{{mood}}啊</h3>`;
[
    ["text",'<h3>我今天買瞭一部'],
    ["name",'thing'],
    ["text",'手機,花瞭我'],
    ["name",'money']
    ["text",'元,心情好'],
    ["name","mood"],
    ["text",'啊']
]

模塊化打包工具有webpack(webpack-dev-server) 、rollup、Parcel等

我們經常使用webpack進行模塊化打包

實現 Scanner 類

Scanner 類的實例就是一個掃描器,用來掃描構造時作為參數提供的那個模板字符串

– 屬性

  • pos:指針,用於記錄當前掃描到字符串的位置
  • tail:尾巴,值為當前指針之後的字符串(包括指針當前指向的那個字符)

– 方法

  • scan:無返回值,讓指針跳過傳入的結束標識 stopTag
  • scanUntil:傳入一個指定內容 stopTag 作為讓指針 pos 結束掃描的標識,並返回掃描內容
// Scanner.js
export default class Scanner {
  constructor(templateStr) {
    this.templateStr = templateStr
    // 指針
    this.pos = 0
    // 尾巴
    this.tail = templateStr
  }
  scan(stopTag) { 
    this.pos +=  stopTag.length // 指針跳過 stopTag,比如 stopTag 是 {{,則 pos 就會加2
    this.tail = this.templateStr.substring(this.pos) // substring 不傳第二個參數直接截取到末尾
  }
  scanUntil(stopTag) {
    const pos_backup = this.pos // 記錄本次掃描開始時的指針位置
    // 當指針還沒掃到最後面,並且當尾巴開頭不是 stopTag 時,繼續移動指針進行掃描
    while (!this.eos() && this.tail.indexOf(stopTag) !== 0){
      this.pos++ // 移動指針
      this.tail = this.templateStr.substring(this.pos) // 更新尾巴
    }
    return this.templateStr.substring(pos_backup, this.pos) // 返回掃描過的字符串,不包括 this.pos 處
  }
  // 指針是否已經抵達字符串末端,返回佈爾值 eos(end of string)
  eos() {
    return this.pos >= this.templateStr.length
  }
}

根據模板字符串生成 tokens

tokens是一個JS的嵌套數組,說白瞭,就是模板字符串的JS表示

有瞭 Scanner 類後,就可以著手去根據傳入的模板字符串生成一個 tokens 數組瞭。最終想要生成的 tokens 裡的每一條 token 數組的第一項用 name(數據) 或 text(非數據文本) 或 #(循環開始) 或 /(循環結束) 作為標識符

// parseTemplateToTokens.js
import Scanner from './Scanner.js'
import nestTokens from './nestTokens' // 後面會解釋
// 函數 parseTemplateToTokens
export default templateStr => {
  const tokens = []
  const scanner = new Scanner(templateStr)
  let word
  while (!scanner.eos()) {
    word = scanner.scanUntil('{{')
    word && tokens.push(['text', word]) // 保證 word 有值再往 tokens 裡添加
    scanner.scan('{{')
    word = scanner.scanUntil('}}')
    /** 
     *  判斷從 {{ 和 }} 之間收集到的 word 的開頭是不是特殊字符 # 或 /, 
     *  如果是則這個 token 的第一個元素相應的為 # 或 /, 否則為 name
     */
    word && (word[0] === '#' ? tokens.push(['#', word.substr(1)]) : 
      word[0] === '/' ? tokens.push(['/', word]) : tokens.push(['name', word]))
    scanner.scan('}}')
  }
  return nestTokens(tokens) // 返回折疊後的 tokens, 詳見下文
}

在 index.js 引入 parseTemplateToTokens

// index.js
import parseTemplateToTokens from './parseTemplateToTokens.js'
window.My_TemplateEngine = {
  render(templateStr, data) {
    const tokens = parseTemplateToTokens(templateStr)
    console.log(tokens)
  }
}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傳入的 templateStr 初步轉成 tokens 瞭,比如 templateStr 為

const templateStr = `
  <ul>
      {{#arr}}
        <li>
          <div>{{name}}的基本信息</div>
          <div>
            <p>{{name}}</p>
            <p>{{age}}</p>
            <div>
              <p>愛好:</p>
              <ol>
                {{#hobbies}}
                  <li>{{.}}</li>
                {{/hobbies}}
              </ol>
            </div>
          </div>
        </li>
      {{/arr}}
  </ul>
`

那麼目前經過 parseTemplateToTokens 處理將得到如下的 tokens

實現 tokens 的嵌套

新建 nestTokens.js 文件,定義 nestTokens 函數來做 tokens 的嵌套功能,將傳入的 tokens 處理成包含嵌套的 nestTokens 數組返回。

然後在 parseTemplateToTokens.js 引入 nestTokens,在最後 return nestTokens(tokens)

在 nestTokens 中,我們遍歷傳入的 tokens 的每一個 token,遇到第一項是 # 和 /的分別做處理,其餘的做一個默認處理。

大致思路是當遍歷到的 token 的第一項為 # 時,就把直至遇到配套的 / 之前,遍歷到的每一個 token 都放入一個容器(collector)中,把這個容器放入當前 token 裡作為第 3 項元素

但這裡有個問題:在遇到匹配的 / 之前又遇到 # 瞭怎麼辦?也就是如何解決循環裡面嵌套循環的情況?

解決方法就是新建一個 棧數據類型 的數組(stack),遇到一個 #,就把當前 token 放入這個棧中,讓 collector 指向這個 token 的第三個元素。

遇到下一個 # 就把新的 token 放入棧中,collector 指向新的 token 的第三個元素。

遇到 / 就把棧頂的 token 移出棧,collector 指向移出完後的棧頂 token。

這就利用瞭棧的先進後出的特點,保證瞭遍歷的每個 token 都能放在正確的地方,也就是 collector 都能指向正確的地址。

// nestTokens.js
export default (tokens) => {
  const nestTokens = []
  const stack = []
  let collector = nestTokens // 一開始讓收集器 collector 指向最終返回的數組 nestTokens
  tokens.forEach(token => {
    switch (token[0]) {
      case '#':
        stack.push(token)
        collector.push(token)
        collector = token[2] = [] // 連等賦值
        break
      case '/':
        stack.pop(token)
        collector = stack.length > 0 ? stack[stack.length-1][2] : nestTokens
        break;
      default:
        collector.push(token)
        break
    }
  })
  return nestTokens
}

One More Thing

上面的代碼中有用到 collector = token[2] = [],是為連等賦值,相當於

token[2] = []
collector = token[2]

看著簡單,其實暗含著小坑,除非你真的瞭解它,否則盡量不要使用。比如我在別處看到這麼一個例子,

let a = {n:1};
a.x = a = {n:2};
console.log(a.x); // 輸出? 

答案是 undefined,你做對瞭嗎?

tokens 結合數據解析為 dom 字符串

大致思路是遍歷 tokens 數組,根據每條 token 的第一項的值來做不同的處理,為 text 就直接把 token[1]

加入到最終輸出的 dom 字符串,為 name 則根據 token[1] 去 data 裡獲取數據,結合進來。

當 data 裡存在多層嵌套的數據結構,比如 data = { test: { a: { b: 10 } } },這時如果某個 token 為 [“name”, “test.a.b”],即代表數據的 token 的第 2 項元素是 test.a.b 這樣的有多個點符號的值,那麼我麼直接通過 data[test.a.b] 是無法拿到正確的值的,因為 js 不認識這種寫法。

我們需要提前準備一個 lookup 函數,用以正確獲取數據。

定義 lookup 函數

// lookup.js
// 思路就是先獲取 test.a 的值, 比如說是 temp, 再獲取 temp.b 的值, 一步步獲取
export default (data, key) => {
  // 如果傳入的 key 裡有點符號而且不是僅僅隻是點符號
  if (key.indexOf('.') !== -1 && key !== '.' ) {
    const keys = key.split('.') // 將 key 用 . 分割成一個數組
    return keys.reduce((acc, cur) => {
      return acc[cur] // 一步步獲取
    }, data)
  }
  // 如果傳入的 key 沒有點符號,直接返回
  return data[key]
}

定義 renderTemplate 函數

接下來寫個 renderTemplate 函數將 tokens 和 data 作為參數傳入,解析為 dom 字符串瞭。

// renderTemplate.js
import lookup from './lookup.js'
import parseArray from './parseArray.js'
export default (tokens, data) => {
  let domString = ''
  tokens.forEach(token => {  
    switch (token[0]) {
      case 'text':
        domString += token[1]
        break
      case 'name':
        domString += lookup(data, token[1])
        break
      case '#':
        domString += parseArray(token[2], data[token[1]])
        break
      default:
        break
    }
  }) 
  return domString
}

需要註意的是遇到循環的情況,也就是當某個 token 的第一項為 “#” 時,要再次遞歸調用 renderTemplate 函數。這裡我們新定義瞭一個 parseArray 函數來處理。

// parseArray.js
import renderTemplate from './renderTemplate.js'
export default (tokens, data) => {
  let domString = ''
  data.forEach(itemData => {
    domString += renderTemplate(tokens, {
      ...itemData,
      '.': itemData // 針對簡單數組的情況,即模板字符串裡的 {{.}} 
    })
  })
  return domString
}

到此這篇關於Vue中Mustache引擎插值語法使用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Vue Mustache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