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self參數詳細介紹

在定義類的過程中,無論是顯式創建類的構造方法,還是向類中添加實例方法,都要求將 self 參數作為方法的第一個參數。例如,定義一個 Person 類:

class Person:
def__init__(self):
print("正在執行構造方法")
# 定義一個study()實例方法
defstudy(self,name):
print(name,"正在學Python")

那麼,self 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本節就對 self 參數做詳細的介紹。

事實上,Python 隻是規定,無論是構造方法還是實例方法,最少要包含一個參數,並沒有規定該參數的具體名稱。之所以將其命名為 self,隻是程序員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遵守這個約定,可以使我們編寫的代碼具有更好的可讀性(大傢一看到 self,就知道它的作用)。

那麼,self 參數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呢?打個比方,如果把類比作造房子的圖紙,那麼類實例化後的對象是真正可以住的房子。根據一張圖紙(類),我們可以設計出成千上萬的房子(類對象),每個房子長相都是類似的(都有相同的類變量和類方法),但它們都有各自的主人,那麼如何對它們進行區分呢?

當然是通過 self 參數,它就相當於每個房子的門鑰匙,可以保證每個房子的主人僅能進入自己的房子(每個類對象隻能調用自己的類變量和類方法)。

如果你接觸過其他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例如 C++),其實 Python 類方法中的 self 參數就相當於 C++ 中的 this 指針。

也就是說,同一個類可以產生多個對象,當某個對象調用類方法時,該對象會把自身的引用作為第一個參數自動傳給該方法,換句話說,Python 會自動綁定類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指向調用該方法的對象。如此,Python解釋器就能知道到底要操作哪個對象的方法瞭。

因此,程序在調用實例方法和構造方法時,不需要手動為第一個參數傳值。例如,更改前面的 Person 類,如下所示:

class Person:
def__init__(self):
print("正在執行構造方法")
# 定義一個study()實例方法
defstudy(self):
print(self,"正在學Python")
zhangsan =Person()
zhangsan.study()
lisi =Person()
lisi.study()

上面代碼中,study() 中的 self 代表該方法的調用者,即誰調用該方法,那麼 self 就代表誰。因此,該程序的運行結果為:

正在執行構造方法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1ADD7D21D0> 正在學Python
正在執行構造方法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1ADD7D2E48> 正在學Python

另外,對於構造函數中的 self 參數,其代表的是當前正在初始化的類對象。舉個例子:

class Person:
    name ="xxx"
def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zhangsan =Person("zhangsan")
print(zhangsan.name)
lisi =Person("lisi")
print(lisi.name)

運行結果為:

zhangsan
lisi

可以看到,zhangsan 在進行初始化時,調用的構造函數中 self 代表的是 zhangsan;而 lisi 在進行初始化時,調用的構造函數中 self 代表的是 lisi。

值得一提的是,除瞭類對象可以直接調用類方法,還有一種函數調用的方式,例如:

class Person:
defwho(self):
print(self)
zhangsan =Person()
#第一種方式
zhangsan.who()
#第二種方式
who = zhangsan.who
who()#通過 who 變量調用zhangsan對象中的 who() 方法

運行結果為: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5C26F021D0>

顯然,無論采用哪種方法,self 所表示的都是實際調用該方法的對象。

總之,無論是類中的構造函數還是普通的類方法,實際調用它們的誰,則第一個參數 self 就代表誰。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 self參數詳細介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 self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