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模塊對Redis數據庫的連接與使用講解
下面看看Python模塊對Redis數據庫的連接與使用:
1.Python連接Redis數據庫方法:
import redis res = redis.Redis( host="127.0.0.1", port=6379, db=0, password="XXXXXX", decode_responses=True ) res.set("name","Li") print(res.get("name"))
redis.Redis()參數講解:
1.host:表示連接的主機的iP地址。
2.port:表示連接的端口。
3.db:表示使用的數據庫的標號。
4.password:表示連接的數據庫的密碼。沒有不添加該參數即可。
5.decode_responses:我們從redis數據庫中取出的數據默認為字節類型,加上該參數則將取出的數據默認為字符串類型。
2.Python使用連接池連接Redis數據庫:
import redis connection = redis.ConnectionPool( host="127.0.0.1", port=6379, password="XXXXXX", decode_responses=True ) res = redis.StrictRedis(connection_pool=connection) res.set("name","666") print(res.get("name"))
這裡使用連接池的作用可以減少中間消耗的時間,當我們這裡用完這個連接後將他再次放回連接池中,別的實例使用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重新連接數據庫,這樣就大幅度的減少瞭的中間消耗的時間。
連接成功後,下面就是使用Python對redis數據庫的操作:
對字符串(String)內部的操作:
1.res.set()函數:
res.set("name","666",ex=m,px=n,nx=True,xx=True)
這裡後四個參數中,ex與px不能共存,nx與xx也不能共存。
ex,px表示數據過期時間,ex是以秒作為單位,px是以毫秒作為單位。當數據過期時鍵依舊存在,值變為None。
nx與xx表示數據插入數據庫的鍵的狀態,nx(新建)為True表示當鍵不存在時set操作的返回值為True,且新建數據;而xx(修改)為True表示在鍵存在時set操作返回值為True,且修改數據。否則上述操作返回None。
**故上述操作衍生出的新函數:res.setex(“鍵”,過期時間(秒),“值”) **
res.setnx(“鍵”,“值”) 鍵不存在,返回True並新建。
res.psetex(“鍵”,過期時間(毫秒),“值”)
res.mset({“鍵”:“值”,…}) 批量添加鍵-值數據。
res.mset(“鍵”,“鍵”,…) 批量增加鍵數據。
res.getset(“鍵”,“值”) 修改為新值並返回原值。
2.res.strlen(“鍵”) 返回鍵對應的值的字節長度。
3.res.incr(“鍵”,amount=自增的步長) 不存在則創建,否則自增。
res.decr(“鍵”,amount=自減的步長) 不存在則創建,否則自減。
res.incrbyfloat(“鍵”,amount=自增的步長(浮點型))
4.res.append(“鍵”,“值”) 將值追加在鍵對應的值 的 原始字符串後邊。
對哈希表(Hash)內部的操作:
1.單個增加:res.hset(“Hash表名”,“鍵”,“值”)
2.批量增加:res.hmset(“Hash表名”,{“鍵值對”…})
3.單個取出:res.hget(“Hash表名”,“鍵”)
4.多個取出:res.hmget(“Hash表名”,“鍵”,“鍵”,…)
5.隻能新建的方法:res.hsetnx(“Hash表名”,“鍵”,“值”) 當沒有時才起新建得作用。
6.取出hash中的全部鍵值對:res.hgetall(“Hash表名”)
7.得到hash中的hash長度(即hash中的鍵值對個數):res.hlen(“Hash表名”)
8.得到hash中的所有的鍵:res.hkeys(“Hash表名”)
得到hash中的所有的值:res.hvals(“Hash表名”)
9.判斷hash中是否存在該成員:res.hexists(“Hash表名”,“鍵”)
10.刪除hash中的鍵值對:hdel(“Hash表名”,“鍵”)
對列表(List)內部的操作:
1.列表的添加操作: 從左向右添加: res.lpush(“List表名”,“值”,…)
從右向左添加:res.rpush(“List列表”,“值”,…)
這兩種方式如果沒有該列表就創建,res.l/rpushx()如果沒有不創建,且不插入
2.向固定的索引號位置插入元素:res.linsert(“表名”,“位置”,“將需要插入的元素插入到 ‘該元素’ 之前的索引位置(m)”,“被插入的元素(n)”)
例如:res.linsert(“list2”, “before”, “11”, “00”) 往列表中左邊第一個出現的“m”元素前插入元素”n”。
3.修改(指定索引號進行修改):res.lset(“表名”, index, “值”)
4.刪除指定索引的值:res.lrem(“表名”, “值”,矢量刪除數(正左負右0全部))
5.res.l/rpop(“表名”),移除表中的左/右邊的第一個數據並將值返回。
6.取值:res.lindex(“表名”,index)
對集合(Set)內部的操作:
1.增加數據:res.sadd(“集合名”,“值”)
2.獲取集合的全部成員:res.smembers(“集合名”)
3.獲取集合內的數據數量:res.scard(“集合名”)
4.以元組格式獲取集合的全部成員:res.sscan(“集合名”)
5.判斷值是不是集合的成員:res.sismember(“集合名”,“值”)
6.刪除指定的值:res.srem(“集合名”,“值”)
對集合,列表,字符串,哈希的操作:
1.刪除:res.delete(“鍵”) 刪除該鍵的數據,不受表類型的約束。
2.檢查名字是否存在:exists(“表名”)
3.模糊匹配:
KEYS * 匹配數據庫中所有 key 。 KEYS h?llo 匹配 hello , hallo 和 hxllo 等。 KEYS hllo 匹配 hllo 和 heeeeello 等。 KEYS h[ae]llo 匹配 hello 和 hallo ,但不匹配 hillo 上述為終端命令,下面是Python語法: res.keys() 匹配數據庫中所有 key 。 res.keys("h?llo") 匹配 hello , hallo 和 hxllo 等。 res.keys("hllo") 匹配 hllo 和 heeeeello 等。 res.keys("h[ae]llo") 匹配 hello 和 hallo ,但不匹配 hillo
4.表級重命名:res.rename(“原名”,“新名”)
5.獲取表級的類型:res.type(“表名”)
6.查看所有元素:res.scan(“表名”)
7.查看所有元素並生成迭代器:res.scan_iter(“表名”)
8.獲取值:res.get(“鍵”)
9.查看當前數據庫中包含多少條數據:res.dbsize()
10.將數據寫回磁盤,保存時阻塞:res.save()
11.清空數據庫的所有數據:res.flushdb()
管道(pipeline):
redis默認在執行每次請求都會創建(連接池申請連接)和斷開(歸還連接池)一次連接操作,如果想要在一次請求中指定多個命令,則可以使用pipline實現一次請求指定多個命令,並且默認情況下一次pipline 是原子性操作。
管道(pipeline)是redis在提供單個請求中緩沖多條服務器命令的基類的子類。它通過減少服務器-客戶端之間反復的TCP數據庫包,從而大大提高瞭執行批量命令的功能。
管道操作:
pipe = res.pipeline() # 創建一個管道 pipe.set('name', 123) pipe.set('role', 456) pipe.incr('num') # 如果num不存在則vaule為1,如果存在,則value自增1。 pipe.execute() # 無論多少操作最後都需要提交,類似於MySQL的事務。
上述代碼可以簡化為:
pipe = res.pipeline() # 創建一個管道 pipe.set('name', 123).set('role', 456).incr('num').execute()
到此這篇關於Python模塊對Redis數據庫的連接與使用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Python Redis連接與使用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
- python使用redis模塊來跟redis實現交互
- python中使用redis用法詳解
- 解決Java Redis刪除HashMap中的key踩到的坑
- 用python 批量操作redis數據庫
- Python訪問Redis的詳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