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之JSBridge初探

JSBridge 的起源

近些年,移動端普及化越來越高,開發過程中選用 Native 還是 H5 一直是熱門話題。Native 和 H5 都有著各自的優缺點,為瞭滿足業務的需要,公司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往往會融合兩者進行 Hybrid 開發。Native 和 H5 分處兩地,看起來無法聯系,那麼如何才能讓雙方協同實現功能呢?

這時我們想到瞭 Codova ,Codova 提供瞭一組與設備相關的 API ,是早期js調用原生代碼來實現原生功能的常用方案。不過 JSBridge 真正在國內廣泛應用是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盛行。

JSBridge 是一種 JS 實現的 Bridge,連接著橋兩端的 Native 和 H5。它在 APP 內方便地讓 Native 調用 JS,JS 調用 Native ,是雙向通信的通道。JSBridge 主要提供瞭 JS 調用 Native代碼的能力,實現原生功能如查看本地相冊、打開攝像頭、指紋支付等。

H5 與 Native 對比

name H5 Native
穩定性 調用系統瀏覽器內核,穩定性較差 使用原生內核,更加穩定
靈活性 版本迭代快,上線靈活 迭代慢,需要應用商店審核,上線速度受限制
受網速 影響 較大 較小
流暢度 有時加載慢,給用戶“卡頓”的感覺 加載速度快,更加流暢
用戶體驗 功能受瀏覽器限制,體驗有時較差 原生系統 api 豐富,能實現的功能較多,體驗較好
可移植性 兼容跨平臺跨系統,如 PC 與 移動端,iOS 與 Android 可移植性較低,對於 iOS 和 Android 需要維護兩套代碼

JSBridge 的雙向通信原理

JS 調用 Native

JS 調用 Native 的實現方式較多,主要有攔截URL Scheme、重寫 prompt 、註入 API 等方法。

攔截 URL Scheme

Android 和 iOS 都可以通過攔截 URL Scheme 並解析 Scheme 來決定是否進行對應的 Native 代碼邏輯處理。

Android 的話,Webview提供瞭shouldOverrideUrlLoading方法來提供給 Native 攔截 H5 發送的URL Scheme請求。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CustomWebViewClient extends WebViewCli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houldOverrideUrlLoading(WebView view, String url) {
      ......
      // 場景一: 攔截請求、接收 scheme
        if (url.equals("xxx")) {

            // handle
            ...
            // callback
            view.loadUrl("JavaScript:setAllContent(" + json + ");")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shouldOverrideUrlLoading(url);
     }
}

iOS 的WKWebview可以根據攔截到的URL Scheme和對應的參數執行相關的操作。代碼如下:

- (void)webView:(WKWebView *)webView decidePolicyForNavigationAction:(WKNavigationAction *)navigationAction decisionHandler:(void (^)(WKNavigationActionPolicy))decisionHandler{
    if ([navigationAction.request.URL.absoluteString hasPrefix:@"xxx"]) {
        [[UIApplication sharedApplication] openURL:navigationAction.request.URL];
    }
    decisionHandler(WKNavigationActionPolicyAllow);
}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存在漏洞問題、使用靈活,可以實現 H5 和 Native 頁面的無縫切換。例如在某一頁面需要快速上線的情況下,先開發出 H5 頁面。某一鏈接填寫的是 H5 鏈接,在對應的 Native 頁面開發完成前先跳轉至 H5 頁面,待 Native 頁面開發完後再進行攔截,跳轉至 Native 頁面,此時 H5 的鏈接無需進行修改。但是使用 iframe.src 來發送URL Scheme需要對 URL 的長度作控制,使用復雜,速度較慢。

重寫 prompt 等原生 JS 方法

Android 4.2 之前註入對象的接口是 addJavaScriptInterface ,但是由於安全原因慢慢不被使用。一般會通過修改瀏覽器的部分 Window 對象的方法來完成操作。主要是攔截 alert、confirm、prompt、console.log 四個方法,分別被Webview的 onJsAlert、onJsConfirm、onConsoleMessage、onJsPrompt 監聽。其中 onJsPrompt 監聽的代碼如下:

public boolean onJsPrompt(WebView view, String origin, String message, String defaultValue, final JsPromptResult result) {
  String handledRet = parentEngine.bridge.promptOnJsPrompt(origin, message,defaultValue);
  xxx;
  return true;
}

iOS 由於安全機制,WKWebView對 alert、confirm、prompt 等方法做瞭攔截,如果通過此方式進行 Native 與 JS 交互,需要實現WKWebView的三個WKUIDelegate代理方法。代碼示例如下:

-(void)webView:(WKWebView *)webView runJavaScriptAlertPanelWithMessage:(NSString *)message initiatedByFrame:(WKFrameInfo *)frame completionHandler:(void (^)(void))completionHandler{

  UIAlertController *alertController = [UIAlertController                    alertControllerWithTitle:nil message:message?:@"" preferredStyle:UIAlertControllerStyleAlert];

  [alertController addAction:([UIAlertAction actionWithTitle:@"確認" style:UIAlertActionStyleDefault handler:^(UIAlertAction * _Nonnull action) {

      completionHandler();

  }])];

  [self presentViewController:alertController animated:YES completion:nil];

}

使用該方式時,可以與 Android 和 iOS 約定好使用傳參的格式,這樣 H5 可以無需識別客戶端,傳入不同參數直接調用 Native 即可。剩下的交給客戶端自己去攔截相同的方法,識別相同的參數,進行自己的處理邏輯即可實現多端表現一致。如:

alert("確定xxx?", "取消", "確定", callback());

另外,如果能與 Native 確定好方法名、傳參等調用的協議規范,這樣其它格式的 prompt 等方法是不會被識別的,能起到隔離的作用。

##### 註入 API

基於Webview提供的能力,我們可以向 Window 上註入對象或方法。JS 通過這個對象或方法進行調用時,執行對應的邏輯操作,可以直接調用 Native 的方法。使用該方式時,JS 需要等到 Native 執行完對應的邏輯後才能進行回調裡面的操作。

Android 的Webview提供瞭 addJavascriptInterface 方法,支持 Android 4.2 及以上系統。

gpcWebView.addJavascriptInterface(new JavaScriptInterface(), 'nativeApiBridge'); 
public class JavaScriptInterface {
    Context mContext;

  JavaScriptInterface(Context c) {
    mContext = c;
  }

  public void share(String webMessage){            
    // Native 邏輯
  }
}

JS 調用示例:

window.NativeApi.share(xxx);

iOS 的UIWebview提供瞭 JavaScriptScore 方法,支持 iOS 7.0 及以上系統。WKWebview提供瞭 window.webkit.messageHandlers 方法,支持 iOS 8.0 及以上系統。UIWebview在幾年前常用,目前已不常見。以下為創建WKWebViewConfiguration和 創建 WKWebView 示例:

WKWebView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WKWebViewConfiguration alloc] init];
WKPreferences *preferences = [WKPreferences new];
preferences.javaScriptCanOpenWindowsAutomatically = YES;
preferences.minimumFontSize = 40.0;
configuration.preferences = preferences;
    

- (void)viewWillAppear:(BOOL)animated
{
    [super viewWillAppear:animated];
    [self.webView.configuration.userContentController addScriptMessageHandler:self name:@"share"];
      [self.webView.configuration.userContentController addScriptMessageHandler:self name:@"pickImage"];
}
- (void)viewWillDisappear:(BOOL)animated
{
    [super viewWillDisappear:animated];
    [self.webView.configuration.userContentController     removeScriptMessageHandlerForName:@"share"];
    [self.webView.configuration.userContentController removeScriptMessageHandlerForName:@"pickImage"];
}

JS 調用示例:

window.webkit.messageHandlers.share.postMessage(xxx);

Native 調用 JS

Native 調用 JS 比較簡單,隻要 H5 將 JS 方法暴露在 Window 上給 Native 調用即可。

Android 中主要有兩種方式實現。在 4.4 以前,通過 loadUrl 方法,執行一段 JS 代碼來實現。在 4.4 以後,可以使用 evaluateJavascript 方法實現。loadUrl 方法使用起來方便簡潔,但是效率低無法獲得返回結果且調用的時候會刷新 WebView。evaluateJavascript 方法效率高獲取返回值方便,調用時候不刷新WebView,但是隻支持 Android 4.4+。相關代碼如下:

webView.loadUrl("javascript:" + javaScriptString);
webView.evaluateJavascript(javaScriptString, new ValueCallback<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Value(String value){
    xxx
  }
});

iOS 在WKWebview中可以通過 evaluateJavaScript:javaScriptString 來實現,支持 iOS 8.0 及以上系統。

// swift
func evaluateJavaScript(_ javaScriptString: String, 
    completionHandler: ((Any?, Error?) -> Void)? = nil)
// javaScriptString 需要調用的 JS 代碼
// completionHandler 執行後的回調
// objective-c
[jsContext evaluateJavaScript:@"ZcyJsBridge(ev, data)"]

JSBridge 的使用

如何引用

  • 由 H5 引用 在我司移動端初期版本時采用的是該方式,采用本地引入npm包的方式進行調用。這種方式可以確定 JSBridge 是存在的,可直接調用 Native 方法。但是如果後期 Bridge 的實現方式改變,雙方需要做更多的兼容,維護成本高
  • 由 Native 註入 這是當前我司移動端選用的方式。在考慮到後期業務需要的情況下,進行瞭重新設計,選用 Native 註入的方式來引用 JSBridge。這樣有利於保持 API 與 Native 的一致性,但是缺點是在 Native 註入的方法和時機都受限,JS 調用 Native 之前需要先判斷 JSBridge 是否註入成功

使用規范

H5 調用 Native 方法的偽代碼實例,如:

params = {
  api_version: "xxx",    // API 版本
  title: "xxx",    // 標題
  filename: "xxx",    // 文件名稱
  image: "xxx",    // 圖片鏈接
  url: "xxx",    // 網址鏈接
  success: function (res) {
    xxx;    // 調用成功後執行
  },
  fail: function (err) {
    if (err.code == '-2') {
      fail && fail(err);    //    調用瞭當前客戶端中不存在的 API 版本
    } else {
      const msg = err.msg;    //異常信息
      Toast.fail(msg);
    }
  }
};
window.NativeApi.share(params);

以下簡要列出通用方法的抽象,目前基本遵循以下規范進行雙端通信。

window.NativeApi.xxx({
    api_version:'',
    name: "xxx",
    path: "xxx",
    id:    "xxx",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res);
    },
    fail: function (err) {
      console.log(err);
    }
});

由於初期版本選擇瞭由 H5 本地引用 JSBridge,後期采用 Native 註入的方式。現有的 H5 需要對各種情況做兼容,邏輯抽象如下:

reqNativeBridge(vm, fn) {
  if (!isApp()) {
    // 如果不在 APP 內進行調用
    vm.$dialog.alert({
      message: "此功能需要訪問 APP 才能使用",
    });
  } else {
    if (!window.NativeApi) {
      // 針對初期版本
      vm.$dialog.alert({
        message: "請更新到最新 APP 使用該功能",
      });
    } else {
      // 此處隻針對“調用瞭當前客戶端中不存在的 API 版本”的報錯進行處理
      // 其餘種類的錯誤信息交由具體的業務去處理
      fn && fn((err) => {
        vm.$dialog.alert({
          message: "請更新到最新 APP 使用該功能",
        });
      });
    }
  }
}

總結

上述內容簡要介紹瞭 JSBridge 的部分原理,希望對從未瞭解過 JSBridge 的同學能有所幫助。如果需要更深入的瞭解 JSBridge 的原理和實現,如 JSBridge 接口調用的封裝實現,JS 調用 Native 時的回調的唯一性等。大傢可以去查閱更多資料,參考更詳細的相關文檔或他人的整理成文的沉淀。

以上就是Javascript之JSBridge初探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Javascript之JSBridge的資料請關註WalkonNet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