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Java設計模式之七大設計原則

前言

學習設計模式的方法:掌握理解七大原則以及其目的,學習相應的設計模式(帶著設計目的,應用場景(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如何實現(編碼實現一個小例子),優缺點是什麼?等等)

一、單一職責原則(SingleResponsibilityPrinciple,SRP)

定義:一個類隻負責一個功能領域中的相應職責

理解:該設計模式很好理解,就是一個類隻實現某個領域的相應職責,這樣有利於進行調用。就比如在Java開發時,設計controller、service、manager、dao層一樣的道理,進行分層分工,再和生活貼近一點,人們在社會中也是更加各有所長進行職責分工協調更好地運行社會。

例子:可能在剛開始學習Java進行課設設計時,可能會將DB連接,圖表展示都放在一個類裡面,這樣導致該類就比較冗雜。為瞭遵循該原則應該將其分解為DBUtil和ChartDisplay兩個類。

二、開閉原則(Open-ClosedPrinciple,OCP)

定義:軟件實體應對擴展開放,而對修改關閉

理解:剛開始看到該原則定義,其實有點懵,然後結合例子就很容易明白瞭。其意思就是當該類需要進行拓展(比如說添加一個新功能(方法))是可以的,但進行修改某功能則不可以。怎麼實現呢?那就得看下個裡氏代換原則瞭。不過目的還是為瞭拓展,維護。

例子:假設需要展示不同圖表,你采用傳入type參數去控制展示何種圖表,那麼當你拓展時,就需要添加新的判斷比較,進行瞭修改,破壞瞭原類。不符合該原則,改進辦法,使用抽象類或者接口進行拓展。

三、裡氏代換原則(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LSP)

定義:所有引用基類對象的地方能夠透明地使用其子類的對象

理解:簡單地說,就是接口(基類、抽象類)進行定義,子類進行動態實現。便於(2)的原則實現。

例子:以下如service包中進行接口定義,然後…impl實現,再在controller中進行基類接口聲明定義,最後在實際使用中進行動態調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四、依賴倒換原則(DependenceInversionPrinciple,DIP)

定義:抽象不應該依賴於細節,細節應該依賴於抽象

理解:也就是面向接口編程,應該先進行接口定義該業務需要哪些方法,也可以適當書寫步驟,然後再在實現類裡面進行細節完善。

例子:如下,就是先把接口寫好(明確業務),然後實現類進行具體實現。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五、接口隔離原則(InterfaceSegregationPrinciple,ISP)

定義:使用多個專門的接口,而不使用單一的總接口

理解:和單一原則大同小異,就是針對的對象不同,一個是類一個是接口。在此方面深有感觸,剛開始時進行編寫接口基本上按一個功能模塊(比如說登錄一模塊,支付一模塊,新聞一模塊)一個接口,後面維護時發現找相應具體功能點就比較麻煩瞭,而且實現類裡面十分龐雜(幾百行代碼看重都頭疼)。

六、合成復用原則(CompositeReusePrinciple,CRP)

定義:盡量使用對象組合,而不是繼承來達到復用的目的

理解:復用時應該多用關聯,少用繼承。不過感覺一般習慣性就關聯復合吧,沒什麼好講的。

七、迪米特法則(LawofDemeter,LoD)

定義:一個軟件實體應當盡可能少地與其他實體發生相互作用。

理解:為瞭避免修改該類後影響其他類(不過IDEA報錯工具很強大也不要怕哈哈哈。),應該讓此類盡可能不與其他類發生關聯,主要有其他類構造註入,參數註入,依賴註入等。在設計時,多考慮有沒有必要加入引用,是否可以設計一個中間類去管理。

到此這篇關於淺談Java設計模式之七大設計原則的文章就介紹到這瞭,更多相關Java七大設計原則內容請搜索WalkonNet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傢以後多多支持WalkonNet!

推薦閱讀: